最近有一部由美國紀錄片/劇場導演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導演的紀錄片《歡迎光臨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在藝術電影院上映,全片約3小時,記錄英國國家畫廊這個館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的美術館。
這電影大約將國家畫廊的運作切幾個面向來陳述,我自己將這些面向分類為:第一是管理部分,包括預算編列之類的;第二是行銷,如特展的宣傳、媒體的曝光、商業活動的配合等;第三是展覽的安排、陳列、與導覽;第四是收藏品的修復;第五是教育活動。 導演將這幾個面向以穿插方式呈現在紀錄片中,並以館藏的許多名畫畫面、與來美術館參觀的民眾群像(或特寫)畫面安靜的(沒有旁白)帶過,來串聯個別議題的轉換。 整體說來,我覺得看得蠻輕鬆的,不算沉悶〜
(電影海報)(網路下載)
因為是紀錄片,又是以介紹美術館,所以相當外行的我對這片子不敢說三道四,關於這部紀錄片的介紹與評論可以直接參閱國家電影中心刊載的影評:
http://www.funscreen.com.tw/review.asp?RV_id=941
電影裡因為有好多短篇的美術館導覽員導覽特定名畫的畫面,短的1、2分鐘,長的可能4、5分鐘,所以看整個紀錄片有點像在看BBC的名畫介紹影片的感覺。 因此我這篇不是看電影心得,而是如標題所說,是基於電影中導覽一幅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畫家Giovanni Bellini畫的【刺殺殉道者聖彼得(Assassination of Saint Peter Martyr)】所衍生的個人隨想,據此說說一些繪畫裡的(基督教)聖人的圖像。
The Assassination of Saint Peter Martyr(1507, Giovanni Bellini)(網路下載)
在電影裡導覽員大約解說了這幅畫描述的內容,並解釋一下畫裡一些圖像的意義。 簡單的說,這畫是畫13世紀聖道明會(Saint Dominic Order)的修士殉道者聖彼得(死後封聖,加上"殉道者"是為了與耶穌基督的聖徒彼得作區別)與他的隨行同伴在前往米蘭的路上被其他異端的教徒派人刺殺的畫面。 在這樣驚恐的事件發生的當兒,導覽員特別問參觀的群眾畫裡主角們後方一群在砍樹的人是甚麼意思?
我看到這畫面時心裡想的是這有一點跟老彼得布魯哲爾畫的【墜落的伊卡魯斯】那幅畫裡當伊卡魯斯蠟做的翅膀被太陽融化墜落時,旁邊農人依然努力的在耕作犁田的感覺很像。果然導覽員也提到這個相似性 (不過老布魯哲爾的年代其實比較晚),也提到了詩人奧登的作品。關於老布魯哲爾的這幅畫與奧登的詩恰好在2013年上映的另一部以維也那的藝術史美術館為背景的劇情電影裡也有提到。
(※有興趣看全文的人可以參考另文《美術館時光(Museum Hours)電影心得: 孤獨卻不疏離》 http://amylinr.pixnet.net/blog/post/53033532)
上面提到的兩幅畫的導覽員都提到當悲劇發生時,旁觀的人,或說旁邊的人,繼續做自己手邊的事,完全沒有覺知悲劇的進行,這樣的畫面更增添了悲劇的本質。
這幅【刺殺殉道者聖彼得(Assassination of Saint Peter Martyr)】的畫家 Giovanni Bellini (1430 – 1516)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有名的畫家,也是名畫家提香(Titian)與喬久內(Giorgione)的老師,他以擅長用豐富的顏色凸顯不同的層次而有名。
(※關於介紹Giorgione的另一幅名畫《三位哲學家》請參見另文: http://amylinr.pixnet.net/blog/post/60465439)
Giovanni Bellini還有一幅同名的【刺殺殉道者聖彼得】畫作收藏在倫敦的Courtauld 藝廊(The Courtauld Gallery),兩幅畫的創作時間約差兩年。
The Assassination of Saint Peter Martyr (1509,Giovanni Bellini)(網路下載)
根據倫敦國家藝廊的官網解說,這幅在Courtauld藝廊的畫中後方砍樹的人在樹上砍出樹痕時,樹的傷口也留下紅色的血液,象徵殉道者聖彼得被暗殺時的血腥。(網路下載的畫有點太小太黑所以看不大清楚樹的血痕。)
另外電影裡導覽員也提到殉道者聖彼得被暗殺時,據說刺客是用刀砍在他的頭上, 聖人把從頭頂滴下的血獻給耶穌基督,並用手指蘸自己流出的血在地上寫了《尼西亞信經》的第一句話:"我信…",以表示自己信仰的堅定(因為來不及繼續寫就死了〜)。
(※關於尼西亞信經的由來與內容請參見以色列遊記另文: http://amylinr.pixnet.net/blog/post/57086274)
Giovanni Bellini在國家藝廊的那幅畫比較早,沒有畫出刺客把刀刺在殉道者聖彼得的頭頂,但是在Courtauld藝廊的第二幅則畫出聖者頭上刀子血淋淋的畫面,不過還是沒有把聖者寫下尼西亞信經的畫面畫出來。
The Assassination of Saint Peter Martyr (1509,Giovanni Bellini)(局部)(網路下載)
文藝復興初期的另一位本身就是聖道明教派修士的名畫家Angelico Fra(1395 –1455)所畫的殉道者聖彼得就是頭上流著血,並用手指寫出血淋淋的"我信…"
(網路下載)
以前我不很熟悉天主教的聖人名字時,覺得看歐洲的繪畫裡的聖人比較沒有感覺。 但自從慢慢學習了解一些聖人的名字與代表符號後,發現看西方的聖人圖像,不管是在教堂內看到的雕像或聖壇畫也好,或是藝術家的繪畫也好,就有意思多了。比如說我們這裡介紹的殉道者聖彼得,在很多繪畫或教堂內的圖像就是頭上被插一把刀,或是血流滿頭,是的,就是這樣血淋淋喔〜我們再來看幾幅(我覺得這些15-16世紀的宗教畫非常酷...)〜
Angelico Fra的另一幅殉道者聖彼得(網路下載)
Ambrogio Bergognone的殉道者聖彼得(網路下載)
Vittore Carpaccio (c. 1465 – 1525/1526)的殉道者聖彼得(網路下載)
Carlo Crivelli (c. 1430 – 1495)的殉道者聖彼得(網路下載)
Lorenzo Lotto (1480-1556)殉道者聖彼得與聖母聖子(網路下載)
看了上面幾幅畫,我們下回如果再看到名畫或教堂裡有這麼一位頭上一把刀的修士,就知道他是誰了〜
既然說了聖人的圖像,我順便說說這位聖彼得所屬的道明會的創辦人聖道明(Saint Dominic 1170-1221),他是出生於西班牙的修士,與另一位同期義大利的聖方濟(Francis of Assisi 1181-1226,現在的教宗方濟各就是以他為師取名的)是同時期的天主教修士,兩人各自創辦了有名的僧院修會,就是道明會與方濟會。
相傳聖道明出生前他的媽媽夢見有一支小狗叼著一只火把從懷孕的肚子跳出來, 後來就生了聖道明;這是象徵這小孩要在世界上放火,指他將來要傳基督耶穌的道照亮世間的意思。所以很多畫聖道明的肖像就會在他的腳旁有一隻叼著火把的小狗:
Claudio Coello (1642 –1693)畫的聖道明(網路下載)
聖彼得教堂的聖道明雕塑(Pierre Le Gros, 1706)(網路下載)
天主教的聖人有好幾千百,不過慢慢知道一些聖人的特徵後看雕像或繪畫就比較有趣味了。之前我也介紹過翻譯希臘文/希伯來文聖經到拉丁文的聖耶利米(或譯為聖耶柔米)的象徵常是聖經、骷髏頭、獅子,聖方濟是身上的五個聖痕與鴿子,等等。因為聖人太多,有機會以後再陸續慢慢介紹藝術名作的聖人圖像喔。
~~跟Amy行萬里路, 深度優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