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分享了西班牙西南部的古代羅馬主要城市Mérida的劇場、神殿、與富人之家的馬賽克,這篇繼續分享西元9世紀伊斯蘭統治者所建的羅馬城牆再利用的城堡Alcazaba、羅馬橋、羅馬博物館的有趣物件,順便說說羅馬立面混搭中世紀的教堂、與羅馬水道橋。
*因有其他網站盜貼版主文章沒有標明出處,所以請認明正版Amy的部落格:https://amylinr.pixnet.net/blog
Mérida羅馬博物館裡漂亮的玻璃碗:
Mérida城裡的標示,跟你說這裡就是羅馬的古城Emerita Augusta:
Alcazaba
西班牙很多城市都有Alcazaba,這個字的英文解釋是:"The word Alcazaba comes from Arabic 'AL-qasbah' and refers to a fortification within a walled town." 翻譯意思是:「這個字的由來是阿拉伯文的Al qasbah,指的是一個有城牆的都市裡面的防禦工事。」時常Alcazaba裡面也有皇宮、水池、清真寺等等,比如說版主分享過的格拉納達就是一個典型的Alcazaba加上皇宮的防禦型建築,另外版主的36天深度之旅還去了如Malaga的Alcazaba (被稱為小型的格拉納達)、與Jerez de la Frontera的Alcazaba等等(之後陸續介紹)。雖然Mérida的Alcazaba是這幾個裡面最小的,但更看得出羅馬時期的關聯性--
這篇要分享的景點是下圖我圈粉紅色的地點裡紅4的所在,緊鄰著的是編號紫色14的羅馬石橋;上面貼的有隻狼養大羅馬建造者Romulus與Remus兄弟的標示則剛好在Alcazaba的紅4與石橋的紫色14中間的位置〜
Alcazaba門口有著說明版解釋這裡是從哥多華統治西班牙南部的烏瑪雅王朝(原來以伊拉克為首都的哈里發王朝,因為部將叛變被推翻後來到伊比利半島的伊斯蘭統治者)統治者Abd ar-Rahman II在西元835年下令興建。當時Mérida城裡時常有叛變,建這Alcazaba的目的是扼從Guadiana河入城的要塞,用的建材是原來羅馬時期的城牆石頭,地基則在原來羅馬時期的東西向的大道Decumanus Maximo之上:
下圖是羅馬時期的Mérida重建圖(藍色是南北向的大道Kardo Maximus,與東西向大道Decumanus Maximo),阿拉伯人的Alcazaba就利用Decumanus Maximo從Guadiana河入城的城門位置再利用建立起城堡:
看板說明羅馬時期的城牆與城門;考古學家挖出西元一世紀此處自己鑄造的錢幣(可見這裡的重要性)就是用城門做錢幣圖案,城門圖案也是現在Mérida的市徽:
Mérida市徽:
入口就是古羅馬時期的舊城門,但是在伊斯蘭興建時加上修建的說明版,就是圓拱上面那塊用阿拉伯文寫的牌子,考古學家才得以知道Alcazaba興建的年代是西元835年:
我有把阿拉伯文的說明版拉近拍照:
進門處的石板路就是羅馬時期的Decumanus Maximo大道的石板路:
下面照片裡有層層疊疊的牆,根據看板說明共三層:最靠近觀者的是阿拉伯人修建的牆,後面那層是西哥德人修建的牆,再後面才是羅馬時期的牆。所以在阿拉伯人統治時,把這一部分的城牆加厚到超過6公尺:
從下面照片更可以看到三層牆疊再一起:
這三層牆並不貼著河岸,所以阿拉伯人在河岸又再建一堵牆,從這裡我們可以眺望Guadiana河:
跨越Guadiana河的羅馬橋(長792公尺):
Guadiana河:
當然要跟羅馬橋合影:
但是,為何原來的羅馬城牆沒有臨著河岸呢?原來,羅馬時期這裡是個攔水壩(下圖說明版上我圈紅色的地方),羅馬人從這裡將Guadiana的河水引流進城,先將水貯在水壩與城牆中間的地下貯水槽(圖板上標示aljibe的地方),然後從城內那個標示為vestibulo的房子裡一層層走下樓梯,到貯水槽取水:
伊斯蘭建築的貯水系統很有名,所以當阿拉伯在建Alcazaba時,保留了羅馬時期的貯水方式與送水道,把水直接引到標示為vestibulo的建築下面來:
學者認為阿拉伯人把這個vestibulo建築再利用,上面加蓋兩層:二樓作為小型清真寺,三樓頂是眺望防守塔,但現在上面都崩塌了:
從一樓入口進入,有層層階梯往地下走:
階梯的盡頭,是貯水槽;貯水槽看似不大,但是養著魚,告訴遊客這是一汪從Guadiana引入的活水:
貯水槽,用從羅馬時期的建材,阿拉伯人再修建:
這個建築可以上原來是二樓的地方,這裡可以望遠一點:
城牆範圍內好像很多建築的牆基,但是不很確定用途,從看板看,有些牆基在伊斯蘭時期是駐軍的房子(建在羅馬遺跡之上):
西元1230年,Léon王國的阿方索九世國王打敗伊斯蘭佔領這裡,將此處交給聖地牙哥騎士團管理,所以也還是駐軍使用,但在東邊蓋了修道院:
現在看到的遺跡是20世紀考古時往地下挖的羅馬遺跡(可能阿拉伯人的建築都早毀壞了):
說明版說的很詳細,反正意思就是這些都是羅馬遺跡,還但還一大半沒挖出來:
羅馬橋
前面提到從Alcazaba的城牆看羅馬橋可以看得很遠,這橋一部分是羅馬時期興建、但是跨越河中的小島後、有一部分是中世紀修的。怎麼分別,下面看板說明:
西元465年西哥德的紀錄記載了維修這個橋,實際建築年代雖然沒有記錄但肯定建橋年代更早。我在看板上圈紅色的是羅馬時期的橋墩,是加寬半圓形,這是為了減緩衝撞橋墩水流力道的結構;圈綠色的尖型橋墩是17世紀修的,這部分在跨過河中小島之後才是這樣的結構--
從照片也看的出來橋墩造型的不同:
我想到了16世紀鄂圖曼帝國的名建築師錫南(Mimar Sinan)建了很多石橋,橋墩就是這種尖形的加強結構;下面照片是在波士尼亞的Višegrad橋(也是UNESCO認列的世界文化遺產),結合了半圓形與尖形的橋墩:
*Višegrad橋詳細介紹請參見: 巴爾幹半島之旅(12): 鄂圖曼的歷史痕跡〜從俄羅斯克里米亞到巴爾幹Višegrad Bridge
晚上打燈的樣貌:
羅馬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就在半圓形與圓形劇場旁,外表建築雖然是現代式,進去的空間很有意思:
層層圓拱是仿半圓形劇場旁的花園拱廊:
共三層樓,開放式:
下面是從Mérida的古羅馬forum挖出來的雕像重建圖,是希臘神話故事裡的特洛伊英雄Aeneas背著年老的爸爸Anchises,跟牽著兒子Ascanius離開特洛伊:
Aeneas是羅馬的創立者Romulus與Remus兄弟的祖先,因為Mérida是奧古斯都建的,奧古斯都號稱是Aeneas的後代(神的後代),所以在Mérida挖出不少Aeneas雕像殘件,重建圖讓參觀者遙想當初這雕像建在forum的樣貌!
挑高的空間這樣擺蠻酷的(這些都是forum出土的雕像):
其他展件:
水壺:
整間的房間:
埃及的Isis女神(西元2世紀):
玻璃器皿:
最後繼續分享的兩個景點,雖然我們沒有參觀到,但因為也是很醒目的羅馬遺跡,一併介紹一下〜
羅馬水道橋
在Mérida舊城牆外東邊有兩條水道橋(位置參見本文一開始地圖標示紫色19的地方,我從網路下載一個照片分享一下:
Templo de Marte-Hornito de Santa Eulalia
這個教堂(本文一開始地圖標示紅色6號位置)跟阿拉伯的Alcazaba類似,也是羅馬時期的建築材料再利用與17世紀教堂混搭--教堂是建在據說是西元4世紀初殉道的聖人Santa Eulalia (Mérida的主保聖人)的墓地上,教堂立面有柯林斯柱子的白色部分是羅馬建材再利用,後面的建築是16世紀的建築(下圖網路下載分享):
這個教堂不只是建材再利用,考古學家在這裡的地下室挖出西元4世紀羅馬時期的教堂遺跡,這部分可能就是最早的傳說中Santa Eulalia的墓地了:
~~跟Amy行萬里路,深度優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