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2023年12月的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與拉賈斯坦邦的深度之旅一共看了六個階梯水井(stepwell),其中最大、最壯觀、跟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是在古吉拉特Patan的Rani-ki-Vav(皇后水井),這篇就來分享此處的歷史與照片--
*因有其他網站盜貼版主文章沒有標明出處,所以請認明正版Amy的部落格:https://amylinr.pixnet.net/blog
階梯水井,是印度特有的水井結構,以層層階梯向地下走到水井出水處的方式,方便用水者取用水井裡的水。在印度乾季比較明顯的區域,以古吉拉特跟拉賈斯坦省為主,中世紀的統治者建設許多這樣的水井儲水供民眾使用。層層向下的階梯成為建築美學的展示,有的做得很大,方便多位同時取水;有的雕刻上神像,讓取水者可以順便崇拜神明的供應;Rani-ki-Vav就是兼具兩者特色的水井。
Rani-ki-Vav是西元1063年統治此處的遮樓其王朝國王Bhima I (c.1022–1064A.D.)的妻子Udayamati興建,規模宏大–長度65公尺、寬度20公尺、有七層向下走的樓層,深度28公尺。水井的盡頭是一個圓形的水池,水源來自附近的Saraswati河。
Rani-ki-Va正面:
模型全覽:
因為Rani-ki-Vav太大,無法拍到全貌,我從網路下載個空照分享:
學者認為水井的結構與裝飾是把它當作反轉的寺廟概念建造,所以跟傳統印度教寺廟一樣,牆面與柱子上刻了滿滿的雕像〜
從水井最內牆(上圖模型我圈紅色位置)上雕刻的毗濕奴像,與大多雕像是毗濕奴相關圖像,可以知道這個水井是毗濕奴崇拜為主–
水井最末端內部躺在大蛇身上的毗濕奴像:
雖然水井的水源是河水,後來可能某次河水氾濫,造成整個水井被淤泥覆蓋,之後Saraswati河水又改道,因此這個水井就被廢棄,遺忘在歷史中。直到19世紀才由英國考古學者發現,但大概淤泥太多,也只是知道此處下方有建築物,卻沒法挖掘。直到了1980年代印度考古學會才正式開挖與清理此處;2014年才被UNESCO認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沒開挖前樣貌(印度考古局網路下載):
開挖後也是要修復才有現在的樣子(網路下載):
導遊展示印度100元盧比上面的圖案就是這個水井:
板主拿著100元盧比跟背景的Rani-ki-Vav水井合照:
以下分享Rani-ki-Vav的照片;
慢慢走下去,每個樓層中間的列柱跟寺廟的廳堂列柱一樣:
柱頭有各種形狀的人物或動物:
水井的主牆面都是雕刻,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Rani-ki-Vav水井有500個主雕刻神像,但是主雕刻下面的小型雕刻更是不計其數!
雕像以主神毗濕奴、跟毗濕奴的化身、為主。其中如前面提到,水井的最後方最下層跟次一層各有一個毗濕奴的雕像,因為現在已經沒有開放可以走到水井最下方,所以我這幾張照片是用可以望遠的相機拉近拍的;
水井末端最下層的毗濕奴左手拿著貝殼:
水井末端次一層的毗濕奴手上的法輪跟貝殼很清楚:
水井的兩側牆面上主要也是毗濕奴的雕像:
從雕像的保存狀況可以看出來狀況好的是修復過的,狀況比較差的是沒有被修復的,以下分享一些細部的照片〜
毗濕奴有四隻手,手上通常拿著貝殼、矛、圓餅(武器)或法輪、蓮花:
毗濕奴有十個化身,所以這裡也有不同化身的雕刻〜
*毗濕奴的十個化身詳細介紹請參見版主南印度之旅部落格文章:從電影Life of Pi之宗教篇心得說到印度教毗濕奴(保護神)的十個化身
第一個化身–摩蹉魚Matsya:
第三個化身–野豬Varaha:
第五個化身–侏儒Vamana:
第六個化身–持斧羅摩Parashurama:
第十個化身–白馬Kalki:
下面白馬旁那位拿著三叉戟戳一隻牛的是Durga女神殺牛魔王(Mahishasura):
對著水池的左面牆上這是印度三大神:左邊是梵天、中間是濕婆、右邊是毗濕奴三大神;中間柱子上都是飛天女神(Apsaras),濕婆左邊這位穿的袍子下半部很飄逸喔::
三大神的上面應該還是毗濕奴:
與三大神對稱位置的右手面是象鼻財神,但我不確定他右邊那兩位(一位是女性)是誰:
各位串場的仙女或僕役的雕刻也都不馬虎:
即使是主神雕刻下面的小雕刻也很重細節:
最末端水池牆面的雕刻也不馬虎:
印度的水池不僅是民生建設,也是取水民眾互相打招呼交誼的好地方。Rani-ki-Vav旁的綠地,剛好回歸讓民眾來此休閒、社交的功能。
Rani-ki-Vav旁已經整理為公園,煞有綠意:
馬上看到樹上有不少鸚鵡:
~~跟Amy行萬里路,深度優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