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篇分享了位於Douro河岸的Tordesillas有兩個最有名的景點:第一個是西元1494年西班牙跟葡萄牙在這裡簽下瓜分新世界的Tordesillas條約的地方;第二個是前篇分享的16世紀關了西班牙的女王瘋女胡安娜的皇家聖克拉拉修道院(請參見:西班牙深度之旅36天(十一)〜關瘋女胡安娜的Tordesillas皇家聖克拉拉修道院(Real Monasterio De Santa Clara );這篇來分享Tordesillas的合約博物館--

*因有其他網站盜貼版主文章沒有標明出處,所以請認明正版Amy的部落格:https://amylinr.pixnet.net/blog

合約博物館外觀(在Douro河河岸邊):

DSC08536 (2).JPG

DSC05976 (2).JPG

Tordesillas合約畫西班牙與葡萄牙下分割新世界的線(博物館簡介影片截圖):

DSC06008 (2).JPG

西元1494年,西班牙的伊莎貝拉女王跟斐迪南二世國王、與葡萄牙的約翰二世國王,在此簽下同意以葡萄牙所屬的維德角群島(Cape Verde)西方370里格(League;1里格大約等於2.2公里)的緯度線(下圖左右邊緣的虛線)瓜分新世界–此線之西屬於西班牙、此線之東屬於葡萄牙–的合約

Iberian_mare_clausum_claims.png

Tordesillas博物館的Tordesillas合約(複本)(正本收藏於賽維亞的西印度檔案館):

DSC06037 (2).JPG

Tordesillas合約博物館二樓復刻當年簽約的桌子的樣子:

DSC06215 (2).JPG

合約博物館沒有很複雜,重點是這裡解釋了哥倫布受西班牙贊助在1492-93年完成大航海後,為何西班牙馬上在1494年就急著跟葡萄牙簽約;還有展示地圖說明在發現新大陸之前、跟之後的世界觀。這些文件資料很有意思,來分享如下〜

原來,在此之前的1479年,西班牙與教廷已經同意了非洲以南以東所有新發現的土地都歸葡萄牙(稱為Treaty of Alcáçovas-上面地圖左邊標示Alcáçovas的水平線),所以葡萄牙宣稱哥倫布1492-93年大航海發現的土地都是歸葡萄牙

哥倫布其實一直以為他發現的是印度群島與中國,因此積極敦促西班牙的伊莎貝拉女王跟斐迪南二世國王要跟葡萄牙重新簽約這樣他發現的土地才不會被葡萄牙霸佔Tordesillas合約就是這麼來的

為了敦促跟說服西班牙國王們跟葡萄牙重開外交談判哥倫布送了一幅地圖給西班牙王室(下圖),提議西班牙跟葡萄牙在他找到的中國跟歐洲中間西邊平均距離的地方畫一條線(下圖照片中間有很多數字的那條緯線)線的東邊屬於葡萄牙(主要是非洲南部跟東部)線的西邊歸西班牙(包括中國)

InkedDSC06030 (2).jpg

這幅地圖也是唯一留世的哥倫布畫的地圖;但大家看地圖有點奇怪吧哪裡怪我畫紅圈地方就是哥倫布以為是中國的地方(其實是美洲)他寫下這裡是CatayCatay或Cathay是中世紀歐洲人稱呼中國的名稱是契丹( Khitan)的轉音因為當時中國的契丹(遼國)國土比漢人的宋還大所以哥倫布以為Tordesillas畫下的線是讓西班牙獨得中國的線...

實際上儘管後來知道哥倫布發現的不是中國,西班牙跟葡萄牙還是按照合約瓜分美洲。所以今天巴西說葡萄牙語(綠色區),其他大多中南美說西班牙語(橘色區),就是根據合約殖民後的產物;

DSC06078.JPG-R (2).JPG

Tordesillas合約形塑了15-19世紀兩國在新大陸還有亞洲的殖民與影響,所以是聯合國(UNESCO)認列的世界重要文件(Memory of the World's Register):

DSC06054 (2).JPG

合約博物館裡還展示1492年哥倫布大航海用的三艘船的模型:

這三艘船噸位不大;比同期漢薩同盟的貨運船小很多;

La Niña (最小但哥倫布最喜歡的船);

DSC05983 (2).JPG

Santa María (最大的一艘):

DSC05985 (2).JPG

La Pinta (哥倫布的助手負責):

DSC05978 (2).JPG

下面是中世紀歐洲水手們用的測量緯度的儀器(稱為Jacob's staff,中譯為"十字測天儀");這個不如伊斯蘭世界製作的星盤準確,但簡單好用:

DSC06099 (2).JPG

Jacob's staff使用示意圖:

106.JAK-4.jpg

合約博物館展示的地圖解釋從西元一世紀以來歐洲人的世界觀:

下圖是西元一世紀埃及托勒密的地圖,反映的世界主要是歐洲、北非、中東、中亞、與印度地區。托勒密地圖一直到中世紀上葉都是相當正確的地圖:

DSC06116 (2).JPG

托勒密地圖對照的實際世界範圍(白框之內):

DSC06115 (2).JPG

中世紀下葉,葡萄牙人開始積極尋找前往亞洲的新航路,此時的世界地圖開始把完整的中國加入。下圖是西元14世紀西班牙馬約卡製圖師Cresques Abraham繪製的Catalan Atlas(加泰隆尼亞世界地圖)。這個地圖被稱為是中世紀時期地圖繪製的顛峰之作,Tordesillas合約博物館展出的是完整的複本,正本被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因為是法國國王委託製作的)。地圖由12塊圖拼成,下面分享的是從維基百科下載的全幅地圖;前面4幅是星盤與一些解釋,後面8幅是地圖:

Catalan-Atlas-full-small-scaled.jpg

合約博物館說明這幅地圖代表的世界觀,比托勒密擴大,包括到完整的中國與東南亞:

DSC06120 (2).JPG

地圖部分的前四幅是歐洲、北非、到中東跟中亞的西部:

DSC06122 (2).JPG

地圖的右邊四幅是中東到中國的部分(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下載):

17000988.jpg

我找資料時發現台北的故宮博物館在2016年前展出的《大汗的世紀》裡有這幅地圖的展出(應該是複本)。故宮官網(請參見: https://theme.npm.edu.tw/khan/Article.aspx?sNo=03009145)說地圖是北方在下方閱讀,我想故宮這樣寫是因為地圖上中國的部分如果把地圖轉180度,把北方放下方看圖,可以看到上面正寫著Catay(o)(參見下圖我圈紅色地方),這跟前面說中世紀歐洲人稱中國為Catay是一樣的:

Inked17000988.jpg

上圖左下半局部放大(我圈紅色是Catayo;圈綠色是故宮官網提到的元首都汗八里):

InkedDSC06139 (3).jpg

不過故宮說要北方在下看圖是不對的,實際上亞洲很多部分、與歐洲部分,都是北方向上,文字解釋才是正向的。所以學者認為原來這幅大地圖應該是為委託人法國的查理五世國王(Charles V of France)製圖時,知道國王要把地圖放在超大的桌面上,讓國王跟客人可以從桌子的四面來觀看,所以是以中心分隔,文字面對從四面看圖的各面觀者。

再來的第三幅地圖是哥倫布大航海、與Tordesillas合約簽訂後,西元1500年西班牙製圖師Joan de la Cosa畫的世界地圖。地圖右邊是歐洲與非洲,左邊是美洲,也是第一張包括美洲的世界地圖:

DSC06065 (2).JPG

比對實際的位置如下:

DSC06064 (2).JPG

雖然哥倫布以為自己到了中國,其實跟哥倫布一起去美洲的另一位船長Vicente Yáñez Pinzón在1499年去美洲探險時去了巴西,也發現了亞馬遜河的出河口,他應當知道這裡絕對不是中國。到了1502年,義大利探險家Amerigo Vespucci確認美洲是新大陸,因此以他名字命名美洲。

最後,因為西班牙跟葡萄牙瓜分了美洲,在Tordesillas鎮上有面牆的壁畫畫得很好,在兩國畫下瓜分線、在此展開掠奪式殖民後,撕裂了安地斯山,印地安人(山)因此哭泣...

DSC05925 (2).JPG

DSC05927 (2).JPG

~~跟Amy行萬里路,深度優質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幸慧 amylinr 的頭像
    幸慧 amylinr

    跟著幸慧去旅遊喔!

    幸慧 amyli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