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一篇介紹了猶加敦半島殖民城坎佩切市,從這裡要去東北邊屬於馬雅終結期的烏斯馬爾(Uxmal)遺跡。烏斯瑪爾所在的地區稱為鋪克(Puuc),這裡有好幾座都是屬於"古典馬雅終結期"(西元850-950A.D.)的馬雅城市遺跡,其中烏斯瑪爾是最大、也是公認最漂亮的遺跡。

Puuc地區地圖與馬雅遺跡位置(網路下載):

59871c9bddbfb2880dba557e56364024.jpg

上面地圖橘色區域是Puuc區域,黃色的圓點都是馬雅遺跡,地圖上的幾個遺跡都屬於古典馬雅終結期的城市。所謂的終結期(Terminal age)就是古典馬雅已經崩壞,這時許多古典時期的主要城市包括我前幾篇介紹過的Tonina、Palenque、Calakmul、Balamku等都或因戰爭衰頹,或因天災完全被遺棄。原來以猶加敦半島中部為主的馬雅人開始北遷,以尋找更可靠的水源、或更好的耕地,所以慢慢在猶加敦半島北部出現了地圖上面的這些屬於古典終結期的城市。

P.S. 馬雅文明的發展是從瓜地馬拉高地向北移,前古典期與古典前期在高地與中部,慢慢到古典最盛至後期在瓜地馬拉低地與猶加敦半島中部,最後在古典終結期又北遷到猶加敦半島北部與沿岸地區。關於馬雅文明的地理遷移與年代,請參見本系列前文:墨西哥+古巴25天之旅(4):馬雅文明區域與城市分布簡介

西方人對烏斯馬爾感到興趣始於19世紀中,其中最有名的是我提過很多次的美國探險家John Lloyd Stephens與Frederick Catherwood的遊記詳細記載了此地的所見所聞。(中文譯本書名為"馬雅秘境")

Frederick Catherwood手繪烏斯馬爾:

Uxmal-NQ_01-04_AMNH-66.jpg

到了20世紀初考古學家陸續又發現此地周邊更多建築,我先貼遺跡景區地圖如下〜

烏斯馬爾遺跡地圖(網路下載):

Inkeduxmal_mapR_LI.jpg

墨西哥政府從1930年代開始就陸續將此地修復,所以現在這裡的遺跡非常漂亮,其中最有名的是35公尺高的橢圓形金字塔,稱為"魔術師金字塔"(Pyramid of the Magician),位置是在遺跡地圖上我用紅筆畫小圈的地方。

20世紀初的烏斯馬爾魔術師金字塔西面(維基百科下載):

pyramidofthemagician3.jpg

魔術師金字塔東面:

DSCN9941R.jpg

魔術師金字塔西面:

DSC09381R.jpg

魔術師金字塔有幾個跟其他馬雅金字塔比較不同的地方:首先,它的正面是少見的開在西邊(一般是南北向,或東面);其次,基座呈現橢圓形邊角的造型也非常特殊!

這個金字塔叫做魔術師金字塔,因為當地傳說是一名特殊的侏儒挑戰國王後,國王命令他在一夜內建一座超過全城所有建築高度的塔,他就造了這座金字塔〜

侏儒在馬雅文明中是特異人士,許多馬雅陶器上面都有侏儒的圖案(網路下載):

dwarfinmesomaerica.jpg

雖說傳說魔術師金字塔是一夜內建好,其實馬雅學家研究建築樣式與風格,認為這個金字塔是分五個時期興建,所以是塔上再建塔。

從側面可以清楚看見整個金字塔有好幾層不同風格的建築平台:

DSCN9951R.jpg

魔術師金字塔的建築風格是混合Chenes式與Puuc式。Chenes風格—就是本文第一張地圖位於Puuc地區南邊Chenes地區的風格—特色是拼貼的磚牆雕飾,特別是門的造型常是雕磚拼貼的雨神(Chaac);而Puuc風格的特色是善用類似馬賽克方式交錯拼貼牆面的磚塊。

魔術師金字塔正面〜最上方一層是Puuc風格的交錯磚牆,金字塔主門則是Chenes風格混Puuc風格:

DSCN0061R.jpg

因為二個地區地理位置接近互相影響,所以Chenes風格與Puuc風格有點類似。下面比對魔術師金字塔的大門,與Chenes風格最有名的馬雅遺跡Chicanna的建築門,可以看出二者的類似處〜

魔術師金字塔的正門細部是Puuc混合Chenes風格:

DSCN9963R.jpg

Chicanna遺跡Chenes風格的門口(網路下載):

Chicanna2.jpg

除了造型橢圓特具一格,魔術師金字塔正面的階梯二翼是雨神面具一路向上也是其特色〜

階梯右翼的雨神(可惜鼻子都掉了):

DSCN9969R.jpg

階梯左翼的雨神放大(有些還有半截鼻子):

DSCN9956R.jpg

緊貼著魔術師金字塔的建築是稱為"四方尼姑庵"(Nunnery Quadrangle)的建築,就是我遺跡地圖上畫大圈的位置。這個建築物是由四面各一排房間圍成方形,類似歐洲的修道院而得名,名稱與馬雅時期沒有關係!在馬雅時期這裡可能是貴族居住跟工作的類似四合院的空間。

馬雅拱門進來就是四方尼姑庵四合院空間:

DSC09397R.jpg

四面都有排排的長廊,與一間間的房間:

DSC09409R.jpg

東面這面牆後就是魔術師金字塔,這排的牆面就是典型的Puuc風格馬賽克拼貼牆面:

DSCN0043R.jpg

建築的轉角都是雨神臉的造型:

DSC09433R.jpg

有的還有鼻子:

DSCN9981R.jpg

有的掉了鼻子:

DSCN9978R.jpg

這一面是南面,比較不特別:

DSC09412R.jpg

這一面是北面:

DSCN0025R.jpg

北面的上層牆面有三列雨神,造型都不一樣喔!我放大比較一下:

最左列:

DSCN9993R.jpg

中間列:

DSCN9994R.jpg

最右列:

DSCN9983R.jpg

再來這面是西面,跟北面一樣都是很精彩的貼磚:

DSCN0044R.jpg

西面最有特色的是雨神面具、與響尾蛇〜響尾蛇嘴大開,口中出現馬雅的統治者;蛇的尾巴有響尾蛇發出聲響的裝置:

DSCN0020R.jpg

這一區的局部交纏的長條狀雕石都是響尾蛇:

DSCN9990R.jpg

這個門楣上面是象徵馬雅王權的雙頭蛇:

DSCN0037R.jpg

馬雅的蛇是象徵地面與地下交界的神祇,國王常常是從象徵洞穴的山神Witz的口爬出來,這個山神Witz的大嘴有長長的牙齒,有時牙齒會是蛇的造型;更多說明請參見前文介紹Tonina遺跡的山神廟文章:墨西哥+古巴25天之旅(7):馬雅世界最高金字塔的托尼那(Tonina)古蹟

此外,馬雅的雙頭蛇常會出現在世界生命樹的十字中間,也是象徵王權的權杖。比如說帕倫克的帕卡爾大帝的墓槨蓋子上面的圖案裡生命樹中間就有雙頭蛇,如下圖所示(網路下載):

2522f9a20c9de8e3a0914a740ca65c49.jpg

另外,在墨西哥市人類學博物館也收藏了烏斯馬爾的一個蛇頭雕刻,從蛇的大口出來一位國王(或皇后):

Queen du%5CUxmal, Late Classic.jpg

我們看到在烏斯馬爾的魔術師金字塔與四方尼姑庵都有許多雨神的造型雕刻,但是古典早期(與中期)的雨神造型卻不多,比如說我們之前介紹的幾個馬雅遺跡沒出現啥雨神造型。倒是馬雅人到了猶加敦半島北部,受到阿茲特克人的影響,所以可能是混合了阿茲特克的Tlaloc神(雨神、豐饒之神),才出現造型接近Tlaloc的馬雅雨神。

古典早期馬雅陶器上面的Chaac(雨神也是戰神)強調的是一手拿石斧用來打雷,另一手拿的是盾牌:

古典時期馬雅陶器K521的雨神造型:

Chahk-detail-from-cylinder-vessel-Maya-a-d-600-900-Metropolitan-Museum-of-Art.png

古典時期陶器K4013上的雨神與著色示意圖:

GW297H420.gif4013雨神.jpg

最後,烏斯馬爾的建築非常精緻優美,但是這裡卻沒有出土很多銘文石板,也沒有像古典早期或中期的遺跡有大量的石碑,或是寫滿銘文的石階,所以馬雅學者對這裡的歷史知道得非常少,以致我們比較著重於介紹建築造型了。

下一篇會繼續介紹烏斯馬爾的其他主要建築喔〜  

~~跟Amy行萬里路,深度優質喔~~

arrow
arrow

    幸慧 amyli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