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篇北疆之旅我提到了北疆的金雕,剛好公共電視播出韓國KBS電台錄製的《蒙古高原》紀錄片第一集是介紹金雕,所以我學到很多知識。這紀錄片的第二集是介紹駱駝,我就順便以此做引子也來說一下北疆與蒙古的雙峰駱駝〜

 

280  

281  

 

《蒙古高原》紀錄片第二集官網介紹網址:

http://www.pts.org.tw/program/Template1B_Customize_Menu.aspx?PNum=789&CMNum=1522

 

我們在北疆旅遊時三不五時會看到駱駝,在蒙古、新疆、中亞一帶的駱駝是雙峰駱駝,體型比我們在中東、印度、非洲看到的單峰駱駝大些; 雙峰駱駝的英文名字叫做Bactrian camel,這名字是根據19世紀俄國的動物學家在中亞發現純正的野生雙峰駱駝而命名。

 

這個Bactrian camel的Bactria是古代王國的名字,我們中文歷史教科書翻譯為"大夏",是位於今天阿富汗與塔吉克邊界山區的古老文明。 這個國家在西元前六世紀,波斯的居魯士大帝建立橫跨歐亞非的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國時曾臣服於波斯帝國,是波斯帝國轄下23個稱臣的屬地之一。 我們在伊朗的波斯古首都波斯波利斯覲見宮牆上看到的23國朝聖團中其中之一就是大夏代表團,代表團們攜帶禮物與一隻雙峰駱駝送給居魯士大帝:

 

282  

(P.S.關於波斯波利斯各個浮雕的代表意義是根據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前任職「波斯波利斯阿契美尼德研究院」院長的Dr. Shapur Shahbazi的導覽書《The Authoritative Guide to Persepolis》一書書中解說。)

 

遊牧民族有五大動物,就是綿羊、山羊、馬、牛、與駱駝。 在蒙古、新疆、與中亞生存的雙峰駱駝特色是體型比單峰駱駝大,重量介於500~1000公斤重,每隻可以背負250公斤的重物,所以蒙古與哈薩克等游牧民族遷徙時都用駱駝背他們的家當,主要是蒙古包與炊事用的鍋碗瓢盆等重物。 因我們此次旅行適逢秋轉冬之交,我們在北疆也碰到好幾次牧民轉場,這些牧民就是以駱駝背負拆卸了的蒙古包: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根據《蒙古高原》紀錄片介紹,大約三隻駱駝就可以背負一個遊牧民族家庭的蒙古包與家俬,一天駱駝可以走約五十公里,直到搬到新的放牧草場為止。

 

在蒙古、新疆、與中亞生存的雙峰駱駝為適應這些高緯度地區嚴寒的冬季,所以冬天雙峰駱駝毛會長的很厚以保暖;但這長毛到了春天會掉毛,所以遊牧民族也有在春天替駱駝剪毛的習慣,跟替綿羊剪毛一樣,可以將剪下來的毛作為保暖的衣服,與蒙古包防風吹的內層。

 

駱駝對遊牧民族非常重要:

 

駱駝是交通工具,可以騎乘跟載著整個家(蒙古包)移動;駱駝毛可以防風、駱駝奶可以喝。牧民們到了冬天沒有食物時,以吃駱駝肉為主,而駱駝的駝峰主要是脂肪,所以宰殺一隻駱駝可以得到至少兩百公斤的駱駝脂肪,這脂肪可以烹調,最後駱駝的糞便混合乾草曬乾是燃料。所以對遊牧民族來說,駱駝就是他們所有生活的伴侶。

 

我們在中東旅行時,導遊解釋駱駝沒有野生的,都是游牧民族所飼養的。這對中東的單峰駱駝來說是對的,整個印度、中東、與北非有超過一千多萬頭單峰駱駝, 通通都是飼養的,野生單峰駱駝早已經絕跡了!

 

但是在蒙古、新疆、中亞地區仍有不到一千隻的雙峰野生駱駝(基因略有不同〜野生雙峰駱駝比飼養的雙峰駱駝多出三組染色體),所以成為科學家急欲保護的瀕臨絕種動物。在國際保護動物組織的推動資助下,現在在蒙古與中國都設有野生雙峰駱駝的保護區。

 

一般駱駝主人放牧駱駝並不特別趕駱駝到特定地點,而是採所謂半野生方式放牧。這是說牧民們選好駐紮蒙古包的位置後,將小駱駝綁在蒙古包旁邊,然後野放成年駱駝自己去覓草。只要小駱駝仍被綁在蒙古包旁邊,成年的駱駝媽媽就不會走遠,所以牧人可以放心駱駝不會跑不見。

 

駱駝喜歡吃的草叫做梭梭樹,這是在戈壁沙漠最常見的樹種,英文叫做Haloxylon ammodendron,它的根部長有一種珍貴的植物寄生,就是中藥中的"肉蓯蓉"(也叫沙漠人蔘,可強精補腎)。

 

因為平時牧人是不管駱駝的,當牧人要搬家時才會出去到附近有水源、或有梭梭樹所在的地方尋找駱駝;所以我們在北疆常會看到有些好似沒人管的駱駝,可能就是因為牧民沒有需要跟著駱駝跑,等要搬遷時才會去趕駱駝回家?

 

一隻寂寞的駱駝站在公路中央一動也不動

289  

 

一群自己過馬路的駱駝

290  

291  

292  

 

當有水源時,駱駝一次可以喝大量的水,最多可達一百公升,然後囤積在血液中, 所以在乾旱的沙漠中可以一個多月不需喝水或進食。 在KBS製作的《蒙古高原》駱駝紀錄片中,飼養駱駝的牧人們搬家時,第一件事是確定駐紮的蒙古包附近有水源(水井、或河水、或泉水),然後會把所有駱駝帶到水源所在之處先餵飽牠們喝水。 (至於牧民們的水不夠時,則是飲駱駝奶補充水分。)

 

紀錄片裡的主角蒙古牧民家長帶著年僅13歲的孫女去水井打水給駱駝喝,並且告訴她要記得一切關於水源位置的知識。 影片旁白指出在遊牧民族中丈夫出外放牧,通常家事與打水這些事都是女子來做,因為女孩子大約17 、18歲就嫁人了,所以在遊牧民族裡教導年輕女孩關於水井位置,與餵牲畜喝水都是教導女孩獨立的必要知識。

 

看到這個部份我且插一下外話:

 

話說打水給駱駝喝的情節讓我想到聖經的內容:以色列人是中東的遊牧民族,所以關於給放牧的牲畜找飲水這部分在聖經裡佔很重要的地位喔!舊約聖經出埃及記第2章提到摩西因為殺了埃及人逃到曠野沙漠中〜

 

《一日,他在井旁坐下。米甸的祭司有七個女兒;他們來打水,打滿了槽,要飲父親的群羊。 有牧羊的人來,把他們趕走了,摩西卻起來幫助他們,又(幫忙打水)飲了他們的群羊。〜〜那人把他的女兒西坡拉給摩西為妻。》— 出埃及記第2章16-21節

 

另外,比摩西娶妻更有戲劇性的是以色列人的先祖亞伯拉罕為兒子以撒娶親的故事: 聖經創世紀第24章說亞伯拉罕年老,託付他的忠僕到他曾寄居二十多年的家鄉哈蘭(今天土耳其東南部),去幫他兒子找一位媳婦帶回迦南地,僕人到了哈蘭〜

 

《天將晚,眾女子出來打水的時候,他(亞伯拉罕的僕人)便叫駱駝跪在城外的水井那裡。 他說:「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啊,求你施恩給我主人亞伯拉罕,使我今日遇見好機會。

 

我現今站在井旁,城內居民的女子們正出來打水。 我向哪一個女子說:『請你拿下水瓶來,給我水喝』,他若說:『請喝!我也給你的駱駝喝』,願那女子就作你所預定給你僕人以撒的妻。這樣,我便知道你施恩給我主人了。」》— 創世紀第24章第11-14節

 

結果僕人碰到了亞伯拉罕的姪孫女利百加,這位女主角果真不僅為老僕人打水, 也打水給僕人的十隻駱駝喝;所以僕人後來就跟她提親,她就是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後來被耶和華改名為以色列)的母親!

 

這故事的告訴我們在游牧民族的文化裡,一位會出來打水給家人與牲畜,又體恤牲畜的女子,必然是男子娶妻的重要條件。根據這個記載,利百加餵駱駝喝水的畫面也成為基督教藝術的主題之一了!

 

西元12世紀建造、位於義大利西西里島上巴勒摩(Palermo)的Cappella Palatina教堂以精美的馬賽克聞名於世,這裡就有一幅利百加餵駱駝喝水的金色馬賽克圖畫(請注意圖畫中的駱駝必須是單峰駱駝喔):

 

293  

 

在《蒙古高原》紀錄片中還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插曲:一隻得了產後憂鬱症的駱駝媽媽拒絕小駱駝靠近喝母奶,使得她的小駱駝孩子瘦弱不堪;牧人擔心這樣持續下去,小駱駝無法撐過即將來到的遷徙季節長途跋涉,所以請了彈奏馬頭琴的樂師來為得憂鬱症的駱駝媽媽彈奏樂曲。 牧人說這是蒙古的傳統〜當駱駝媽媽聽了馬頭琴憂傷的音樂後,會留下傷心的眼淚,因此心軟,就不會再拒絕小駱駝來喝奶了! 聽起來有點… 可是、可是…在紀錄片裡駱駝媽媽真的流下眼淚,而且也真的不再把要吃奶的小駱駝趕走了耶!

 

我順便說說馬頭琴。這馬頭琴就是類似胡琴的蒙古傳統樂器,琴頭有馬頭形狀的雕刻,聲音哀戚悠揚。 據說馬頭琴的由來是牧民們在放牧閒暇時,家裡雜物利用,將木製挖湯的勺子包覆馬皮,作為共鳴腔成為樂器而來。 網路有一個關於馬頭琴由來的漫畫故事(為紀念一隻寶馬),我加減貼一下給有興趣的人參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JZQYfB2j8M

 

最後,雙峰駱駝比印度、中東、北非的單峰駱駝粗壯,腿也比較粗,但最高時速據說仍可達60公里。 在youtube有個2012年冬天蒙古駱駝賽跑的影片,約兩分多鐘,一群雙峰駱駝在雪地上晃來晃去的跑很可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SnqA-IJVtM

 

至於單峰駱駝則體型比雙峰駱駝小約三分之一,腿也比較細,毛也短很多。 主要是因為生存在蒙古、新疆、與中亞的雙峰駱駝需要忍受當地冬天可達零下四十度的嚴寒天氣,所以毛髮會長很多; 而單峰駱駝生長的環境就沒有這麼嚴寒了。 因為我的摩洛哥旅遊一直還沒寫完,我就貼一張我們在摩洛哥騎單峰駱駝的照片作為比較吧〜

 

294  

 

~~跟Amy行萬里路, 深度優質喔~~

arrow
arrow

    幸慧 amyli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