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的旅行是以天山以北的新疆北部為主,稱為北疆,所以這次最南的旅遊點是位於天山中段的巴音布魯克草場,這裡是中國僅次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大草原的中國第二大草原,整個區域分為放牧的草場、與風景區,我來介紹一下〜

 

我們走貫穿天山南北的獨庫公路,過了標示為和靜縣的界碑,就正式從北疆跨越到南疆了:

 

照片中公路左邊的柱子就是界碑

300  

 

夾在天山南北麓中間的河谷地有一片平緩的大草場,稱為巴音布魯克草原:

301  

 

巴音布鲁克草原因為四周被天山山脈環抱,所以雖然一片平坦,其實海拔依然有約2500公尺高,面積有約2萬3千平方公里(台灣三分之二左右大小); 以高度來說高於中國面積第一大的鄂爾多斯高原(高度約1100-1500公尺,面積13萬平方公里),以面積來說是僅次於鄂爾多斯高原的第二大草原。

 

一部分的草原,下面照片右邊的小白點點是羊群:

302  

 

巴音布鲁克蒙古話意思是“富饒的泉水”、或"永不枯竭的泉水",顧名思義,這裡有水有草,是典型的禾草草原,也是新疆最重要的放牧基地之一。因為相機設定不聽話,所以下面是我用解析很抱歉的設定拉近照的一些牛羊群放牧照:

 

303  

304  

305  

306  

 

路邊也有一群屁股滾滾圓圓的羊咩咩: 

307  

 

巴音布魯克草原屬於新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屬於蒙古族為主的自治區, 面積有17萬多平方公里,也是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自治州。 此處在漢代開始,中國就已經有設州治管轄,但是成為蒙古人最主要的放牧草場則是源於西元18世紀的蒙古「東歸事件」,因為這件事在中國、在蒙古人歷史、在此地,都很重要, 所以下面我就把此事件緣由說說。

 

蒙古人的東歸

 

話說蒙古人最強時期當然是成吉思汗時代,不過蒙古人可以概分為漠南蒙古(現在的內蒙)、漠北蒙古(喀爾喀蒙古—現在的蒙古國)、與漠西蒙古(戈壁以西—又稱為森林蒙古)。 這漠西蒙古人也是明朝稱為"瓦剌"的部族,主要在青海、新疆一帶放牧;又可以再細分為和碩特、準噶爾、杜爾伯特、與土爾扈特四部。歷史上的「東歸事件」說的就是這"土爾扈特部"從俄羅斯回到新疆的事件。

 

土爾扈特(英文Torghut)蒙古人遊牧於天山以北,阿勒泰山以南,巴爾喀什湖(今天哈薩克境內)東南的廣大地區。雖然漠西四部落都屬蒙古族,但各自有族長,各自獨立,所以有時為了草場也互相爭鬥。

 

西元17世紀(明朝末年),土爾扈特與準噶爾部互爭失敗,部落首領在1628年(明崇禎元年)率部眾西走,總共率領約19萬人,經過兩年的遷徙來到了當時人煙稀少的伏爾加河(Volga)到烏拉爾河(Ural)一帶的下游沿岸。伏爾加河流域不僅水草豐美,而且了無人煙,當時尚未為俄國控制,於是遷來此處的土爾扈特人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汗國。

 

去過俄羅斯的人對伏爾加河(Volga)與烏拉爾河(Ural)應該覺得蠻熟悉的〜伏爾加河就是我們地理課本翻譯為「窩瓦河」的俄羅斯第一、也是歐洲第一長,的河流,全長超過3千6百公里,北起俄國首都莫斯科西北,先向東流、再往南流,一路流入裡海。 而烏拉爾河則是跟伏爾加河平行,起源於烏拉山脈,一路流經俄羅斯與哈薩克來到裡海的河流。 這兩河包夾的區域就是土爾扈特蒙古人建立的新家鄉!

 

(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流域地圖)(維基百科下載)

Volgarivermap    

 

伏爾加河中下游草原曾是強大的蒙古欽察汗國的心臟地帶。欽察汗國瓦解後,雖然16世紀俄國征服此地,但由於鞭長莫及,俄國一時也沒有足夠的人力來開發,所以當土爾扈特人來到伏爾加草原時,幾乎如入無人之境。

 

但是俄國沙皇在17世紀末積極擴張領土,並急欲開拓從伏爾加河轉道黑海的海上貿易路線,此時土爾扈特人表面向沙皇稱臣,實際上仍保有獨立的汗國自主權。 不過俄國到了18世紀的凱薩琳女皇時想盡辦法削弱土爾扈特人的自主權利,強迫信仰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土爾扈特人改信東正教,終於引發土爾扈特人歸鄉的想法。

 

西元1771年,土爾扈特人的首領渥巴錫汗(Ubashi Khan)決定帶領族人回到祖先放牧的北疆。於是選擇在冬天河流冰凍時越過烏拉爾河,離開了白雪皚皚的伏爾加河草原。跟隨他離開的總有超過3萬2千個帳篷的家庭、等於超過17萬人,與他們浩浩蕩蕩的牲畜、駱駝等,還有他們的帳篷做的佛寺,一路要回天山家鄉去。他們都離開了生活了一個半世紀的伏爾加河畔,爲了表決心,臨走時還將所有宮殿、村落等帶不走的建築付之一炬。

 

(渥巴錫雕像)(維基百科下載)

Памятник_Убаши-хану7  

 

當凱薩琳女皇聽聞大隊人馬出逃的新聞,她派了俄羅斯的另一個遊牧善戰民族哥薩克騎兵攔截。不過土爾扈特人很快地穿越烏拉爾河,大隊人馬安全地從冰上過河,進入大雪覆蓋的哈薩克草原。總之,歷經一番艱苦,只花了不到七個月時間(相對於一百多年前他們祖先花了兩年時間),土爾扈特人終於抵達了新疆邊界的伊犁。 但是這一路辛苦,族人因抵禦俄國與哈薩克人追殺,或因生病、或飢餓,總共死了接近10萬人,所以出走的17萬人中抵達新疆時只剩不到7萬人!

 

當時中國的皇帝是乾隆皇帝(乾隆35年),他聽聞這大批蒙古人進入新疆後,乾隆採安撫政策,命令妥善安置土爾扈特人們在巴音布魯克草原放牧,賞白銀20萬兩、發放大批物資,包括馬、牛、羊二十多萬頭,米、麥四萬多石,棉布六萬多匹等等。還在熱河行宮接見渥巴錫,乾隆親自撰寫了《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刻成兩塊巨大的碑石,樹立在承德避暑山莊北邊普陀宗寺廟的兩側。這就是歷史上的東歸事件。

 

卡爾梅克共和國

 

這件事還有個題外傳,就是當初出發時,居住在伏爾加河畔西側約有兩萬左右的蒙古人,因為伏爾加河的河水尚未完全結冰無法大隊人馬踏冰過河,所以來不及跟其他族人出發東歸。

 

東歸發生後,在西元1771年10月凱薩琳大帝就把原來俄羅斯名下的土爾扈特汗國廢除,成立卡爾梅克(Kalmykia)管理處,由阿斯特拉罕省(Astrakhan Oblast)直接管轄。

 

儘管從1771年到1775年,這些沒來得及第一波離開的蒙古人中間就有2000多人回到今天的新疆地區,他們"化整為零"的東歸策略還是被沙皇政府發現了。1775年開始,俄國政府嚴禁這些蒙古人四處游牧,使未來得及東歸的蒙古人從此喪失了東歸的希望。這些沒來得及回去的蒙古人後來被稱為「卡爾梅克(Kalmykia)人」,現在在俄羅斯邦聯之下的卡爾梅克共和國就是從這而來的,是歐洲唯一以藏傳佛教為主的共和國(人口約16萬人)。

 

卡爾梅克共和國區域地圖(粉紅色區域~維基百科下載)

Caucasus-ethnic_en.svg  

 

移動的寺廟

 

話說當初渥巴錫率領土爾扈特人東歸時,帶有蒙古包做的藏傳佛教寺廟,稱為巴潤寺,象徵他們堅守自己的信仰。 我們在巴音布魯克景區時會參觀後來改建不能移動的巴潤寺,這寺廟是2011年完成的,在一片空曠的草原中特別突出〜

 

308  

309  

 

新建的巴潤寺座落在"山"形的山麓前,寺廟設計的屋頂特意輝映後面的山形:

310  

 

寺廟四周四野相當開闊,一望無際

311  

312  

 

正殿兩旁有佛塔

313  

314  

315  

 

九曲十八彎

 

巴音布魯克景區內除了巴潤寺外,還有天鵝基地。 這裡的天鵝湖是說有野生天鵝棲息,根據看板解釋說北半球共有四種天鵝,巴音布魯克地區就可以看得到其中的三種。 不過我們沒看到啥天鵝,只看到因為受傷被短暫放在這裡湖水淺區的天鵝少少隻,我加減分享一下照片:

 

316  

 

巴音布魯克另一個重要景點是有著號稱“九曲十八彎”的開都河,這個開都河聽說就是小說《西遊記》裡的通天河,傳說唐三藏取經的“曬經島”就在這附近〜

 

317  

 

河的西面是九曲十八彎,東面是同心湖:

318  

319  

 

這天天空被時來的烏雲遮住,我猜視野晴朗仔細遠望顧名思義這裡應該有九道彎曲〜

320  

 

平原另一面很開闊

321  

322  

 

在九曲十八彎最有名要看夕陽,不過這天因為起初是烏雲,後來有沒雲,所以夕陽不似在布爾津五彩灘(參見上一篇文章)令人驚豔〜

 

其實這裡很壯觀開闊,貼個小人做比對就知道尺度:

323  

 

據說攝影名家就是要照夕陽,與河道每個彎處所反射的夕陽:

324  

325  

326  

 

等太陽下山無聊時拉近鏡頭一看,山下還有放牧的馬兒們:

 

327  

328  

 

太陽終於要完全下山了,因為山上滿坑滿谷的人,趕快回頭搭接駁車下山囉,免得等下人擠人~

 

329  

330  

331  

332  

333  

 

~~跟Amy行萬里路, 深度優質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幸慧 amylinr 的頭像
    幸慧 amylinr

    跟著幸慧去旅遊喔!

    幸慧 amyli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