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篇的中亞之旅我從史前就居住在中亞的遊牧民族斯基泰人開始說起,時序迅速向前拉開〜來到了西元前330年〜這時出現了最令西方人驕傲的亞歷山大大帝(356-323B.C.),他所建立的馬其頓帝國是繼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國之後又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帝國(維基百科下載)

MacedonEmpire  

來到中亞旅遊,因為這裡在過去數千年來飽經戰亂,其實現在可以看到的古蹟大都是14、15世紀後的遺跡。儘管未必有可見的遺跡,中亞的導遊絕對會提到影響中亞深遠的大帝國,其中第一個是波斯帝國,第二個就是亞歷山大帝國,之後是中國的漢/隋/唐朝與同時的各突厥汗國,然後快速進入蒙古成吉思汗帝國時期,再來是自詡為成吉思汗第二的帖木兒汗國

我的遊記打算先按歷史順序說說中亞的簡單背景,再依序介紹相關旅遊地點,所以這篇要說的是亞歷山大大帝在中亞的腳蹤。上面那幅馬其頓帝國的地圖有點資訊太多,所以下面貼個簡單一點的地圖說明亞歷山大在中亞的路徑:

alexander-the-great-conquest-map   

從上方地圖我們可以知道亞歷山大的長征軍是從波斯的東北部山麓走今天阿富汗的古城哈拉特(Herat),打下坎大哈(Kandahar),再從位於阿富汗的古城巴爾赫(Bactra)渡過阿姆河(Oxus River),攻下今天烏茲別克阿姆河畔的邊界城市塔爾梅茲(Termez),然後繼續北上一路到今天烏茲別克的撒馬爾罕,東路則到今天塔吉克的第二大城古盞(Khujand)(舊名為Alexandria Eschate,意思是"最東方的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 in the Furthest))。 

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路線跟中亞有關的有阿姆河、撒馬爾罕、古盞、還有些中亞的行程會走到烏茲別克位於阿姆河畔的塔爾梅茲,所以我來簡單說說我們行程跟這幾處相關地點〜 

在介紹亞歷山大的長征路線前,大家有沒跟我一樣會問為何是這樣的路線? 要回答這問題就不禁要把亞歷山大與在他之前的波斯居魯士大帝與大流士大帝比一比。

(P.S.更多關於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請參見我伊朗旅遊前文:

http://amylinr.pixnet.net/blog/post/54764852

http://amylinr.pixnet.net/blog/post/54800050) 

我曾經讀過一篇歐洲的歷史學家評論,認為歷史上真正的開創者是居魯士與大流士大帝,而亞歷山大大帝只是他們二人的模仿者與追隨者而已!何以這麼說呢? 因為以希臘文明繼承人自居的亞歷山大大帝起初征服波斯時,藉口是要為大流士火燒雅典報仇,所以他的戰爭都是以取下波斯帝國版圖為目標。因此亞歷山大東征的路線其實就是以拿下波斯的東方的屬國為主,他所攻打的地區如阿富汗的哈拉特是波斯的亞利亞(Aria)屬地,坎大哈是波斯的徤陀羅(Gandara)屬地,巴爾赫則是中國稱為大夏的波斯的Bactria屬地,再來亞歷山大大帝渡過阿姆河攻打的中亞地區則是上一篇文章提到的臣屬於波斯的斯基泰人地區;這幾個波斯的藩屬國在波斯波利斯的23國朝臣進貢圖中都一一出現,使歷史學家知道亞歷山大的征戰也只是跟隨居魯士跟大流士的腳蹤而已〜

波斯波利斯的亞利亞(Aria)進貢朝臣圖:

亞利亞朝進團    

波斯波利斯的徤陀羅(Gandara)進貢朝臣圖:

徤陀羅朝進團  

波斯波利斯的大夏(Bactria)進貢朝臣圖:

大夏朝進團   

亞歷山大跟著波斯的腳蹤,我們又追隨著亞歷山大的腳步,來到了阿姆河(Amu Darya)畔。 

長度超過2400公里,發源於帕米爾山脈的阿姆河是中亞最長的河流,河流貫穿現在的阿富汗、烏茲別克、土庫曼、跟塔吉克。阿姆河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亞文明的發源地。不過要介紹這條河先得知道她的好幾個名字,因為她在西方不叫阿姆河,叫做牛河(Oxus River),在中國文獻則叫做烏滸水,或媯水。

跟阿姆河略為平行,一樣發源自帕米爾高原的另一條中亞的大河是長度有2200多公里的錫爾河(Syr Darya)。 亞歷山大大帝所建的Alexandria Eschate—意指"最東方的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 in the Furthest)"—是今天塔吉克的第二大城古盞,就位於錫爾河畔。這條河希臘人叫她為Jaxartes,中國文獻則稱之為藥殺水。 

阿姆河與錫爾河兩河包覆的地帶因得豐盛的水源,自古就是中亞最肥沃的區域。 希臘人、歐洲人稱這裡為【外阿姆河(Transoxiana)】,中國文獻稱此地為【河中地區】,自古以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現在這裡大約是屬於烏茲別克的國土範圍(從這可以理解為何中亞五國裡烏茲別克有最多人口~~超過三千萬人)

河中地區地圖(維基百科下載)

Aral_map  

關於阿姆河為何被西方人叫做"牛河"跟亞歷山大在今天的土耳其(當時稱為小亞細亞)時發生的傳奇故事有關,我先略過不講,以後有機會再說。至於河中地區與中國的關係,要到隋唐時期才比較緊密,我留待寫到這時期再多說一些。

我們這次從土庫曼到烏茲別克是從南部的土庫曼尼巴德(Turkmanabat)走陸路過阿姆河到邊關,雖然跟亞歷山大大軍過阿姆河的塔爾梅茲是不同的渡河口,這次渡河真是很奧妙的經驗,且來說說〜

從土庫曼尼巴德(Turkmanabat)過國界距離烏茲別克的布哈拉(Bukhara)最近(網路下載地圖):

turkmenistan-mapTurkmenistan-mapR       

因為土庫曼尼巴德(Turkmanabat)附近的這過河的橋是1960年代蘇聯時期搭建的鐵皮浮橋,五、六十年來在橋上縫縫補補貼鐵皮,載重有限,所以規定巴士要空車過橋,大家要人車分離下來走過橋。

因為靠近邊關,這一段河流又是主要水源區,所以規定不可以拍照;我就從網路上下載幾張橋的照片分享一下:

141179822.MO7qp8D9.UZTM113439  

3878577821_c55e5a9291  

這段河雖然黃沙滾滾,其實流量相當大。我走在補補貼貼的破橋面上,聽到往來各式車輛輪胎壓橋面嘰哩嘎啦的聲音,尤其是碰到蘇聯古老大卡車經過時,還真有點擔心橋會垮耶〜

網路下載人行在橋上:

28683398  

好不容易過好橋了,不偷拍一下這阿姆河一景我會不甘心;這是橋頭在建築工事, 左邊那汪水就是阿姆河:

DSC04015  

當初亞歷山大跟軍隊從更南(更上游)的塔爾梅茲過河時,其實那邊的橋身也早就被波斯的將軍燒掉了。儘管更上游的河水更洶湧亞歷山大大帝一點也沒有挫折,他命令軍隊將帳篷與身上的皮衣皮件全拿來縫做浮筒,最後他的馬匹與軍隊花了約一個星期的時間都陸續過河了!

我在網路上看到有西方遊客到中亞,是從靠近古城希瓦(就是上方地圖上靠近Urgench那裏,比我們過河處更下游)那一段過阿姆河。那邊一樣是蘇聯時期的鐵皮浮橋,但是這名觀光客跟我一樣思想起2300多年的亞歷山大大帝,心情激動不已,認為這過河的經驗是他中亞旅行的高潮!可見旅行若有了歷史背景,人的心緒撫今追昔會有大大的感懷! 

希瓦附近的橫渡阿姆河橋一樣是破破爛爛的浮橋(網路下載):

Bridge.Amu.Darya.Urgench   

事實上我們這一段過橋跟過邊境也是很特殊的體驗。因為土庫曼與烏茲別克為了阿姆河上下游水源分配的爭議,外交關係不好,邊關聯絡與建設也都不好,從一國走到另一國要旅客拖著行李走超過二公里的邊界。邊界的路線都是小石頭與砂石路,再好的德國皮箱也是拖不動的;一團十幾人的團體慢慢走,每個人因為拉行李速度不一,相距拉長到差距好幾百公尺以上,一個一個這樣費勁的拉行李真的很滄桑! (可惜邊關不准照相,不然真是有夕陽人在天涯,邊關我獨行的滄桑感!) 

亞歷山大過河後,追擊波斯在粟特地區的將軍,並繼續渡過錫爾河,在河岸建立了Alexandria Eschate,就是今天塔吉克的第二大城古盞(Khu(o)jand)。我們進入古盞後進入眼簾的就是錫爾河,這裡可就讓我們看個夠,可以盡情拍照〜

古盞位於錫爾河畔:

map_of_tajikistan    

古盞的錫爾河畔:

DSC06332  

據說亞歷山大建立的城堡就在今天仍可以看到的十世紀的古盞城牆下方:

DSC06354R   

古盞的博物館就建在古城牆內,博物館有一間大型的現代大理石壁畫展示間展出的都是亞歷山大的生平故事:

DSC06356  

年幼就會騎馬打仗的亞歷山大大帝:

DSC06364   

亞歷山大為了平息中亞地區粟特人的叛變,儘管當時他也已娶了二位波斯末代皇帝之女為妻,還又娶了當地貴族的女兒Roxana為妻。我們在古盞的導遊說Roxana是出生於古盞的粟特人,不過一般歷史記載都說Roxana的父親是波斯當初在大夏的貴族:

DSC06368   

最後,位於錫爾河畔的古盞位處費爾干那谷地(Ferghana Valley)南端,當初不願跟隨亞歷山大繼續東征的一些馬其頓與希臘軍人就留在費爾干那谷地,成了後來中亞及少數的希臘人後裔;也有學者認為漢代時期這裡的大宛國就是由這些希臘人建立的王朝。關於漢代的中亞與西域關係,我就留待下一篇再繼續說吧〜

~~跟Amy行萬里路,深度優質喔~~

arrow
arrow

    幸慧 amyli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