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次去中美洲看了四個馬雅遺跡--Copan、Tikal、Quirigua、Xunantunich;每個我都很喜歡;但是Quirigua是一般人不會去的,卻是我最早著迷的遺跡,只因為看了Alfred Maudslay的照片...
*因有其他網站盜貼版主文章沒有標明出處,所以請認明正版Amy的部落格:https://amylinr.pixnet.net/blog
Quirigua的石碑C上面有著馬雅曆法最早的日期:
此次旅行旅遊的四個馬雅遺跡(下面地圖我圈粉紅色的位置):
Quirigua屬於馬雅古典晚期的城市;她有著馬雅世界最大的石碑雕刻、最大的雕刻祭壇、跟最大的祭祀廣場。但是Quirigua最常令人被提到的,是Quirigua在當了馬雅古城Copan百年的藩屬國後,統治者Kʼakʼ Tiliw Chan Yopaat竟然在西元738年反叛Copan,殺了被稱為"Copan的拉姆西斯"的國王Waxaclajuun Ubʼaah Kʼawiil (一般稱為"18兔王",他被稱為"馬雅的拉姆西斯"是因為他跟埃及新王朝的拉姆西斯二世一樣,到處為自己立像);此後開啟Quirigua的黃金時代…
我看到很久前有背包客去了Quirigua,覺得此處的石碑是抄襲Copan的;對也不對,Quirigua石碑的風格與Copan類似,但大祭壇可是Quirigua的比較厲害!此外,Quirigua的石碑與祭壇上的雕刻非常精美,內容很長,在1980年代馬雅學者終於稍稍破解馬雅文字後,將Quirigua石碑上文字與Copan遺跡的文字比對,拼湊出兩城的愛恨情仇,對學者了解馬雅各城邦的關係有很大的幫助!
古典時期馬雅城邦的關係圖(右下方的兩個城市就是Copan與Quirigua;兩城之間有著黑色實線與虛線,代表曾有臣屬關係與聯姻;但是紅線則表示後來翻臉變敵對關係):
因為這裡有著太多的石碑與雕刻,先分享景區石碑位置圖:
先說說從北邊開始的石碑C (Stela C)〜
馬雅日曆最古的日子是13.0.0.0.0,換算是西元前3114年8月11日。 維基百科介紹馬雅曆法的網頁,就是以Quirigua的石碑C上面的13.0.0.0.0作說明。那日,是馬雅神明創造人的日子,所以在Zoomorph B(下面介紹)上面雕刻了既是美洲豹、又是蛇、又是鱷魚的、宇宙神明,從這宇宙怪獸的口中吐出統治者。
在C石碑上,正面是統治者Kʼakʼ Tiliw Chan Yopaat (統治期間724-785A.D.)的圖像;
東面側面(下面照片)上方是曆日13.0.0.0.0,下方文字提到在這一天、三位神明分別放置了一個石頭設置了美洲豹寶座、蛇寶座、與水寶座; 在這三個寶座之上,安放了世界上第一個爐床,這指的是王權的確立。(馬雅學者認為三個寶座代表的是獵戶座腰間的一顆星,跟左/右膝蓋的兩顆星星,代表馬雅文明。)
我把C石碑上的13.0.0.0.0部分放大:
對照學者的線描圖(下圖照片):
這部分代表馬雅長年曆法,指的是13 Baktun、0 Katun、0 Tun、0 Uninal、0 Kin。馬雅的長年曆挺複雜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在維基百科或其他馬雅文明網站找到解釋;另外我也寫過一篇部落格文章介紹長年曆的圖像(下圖簡圖),有興趣的人,也可以看看…
*馬雅的長年曆圖像介紹請參見: 說說馬雅的長年曆法圖像
祭壇Zoomorph B〜
Quirigua的動物與人型雕刻祭壇,是馬雅世界最大、最精緻的。所謂的Zoomorph B石雕刻,立碑年代是西元780年;上面說的是馬雅創世紀的人類出現的日子,就是13.0.0.0.0那天(西元前3114年8月11日)--宇宙的創造神從口裡吐出了馬雅國王;這位宇宙神是美洲豹(jaguar)、蛇(snake)、與鱷魚(crocodile)的合體。
現在看這個石祭壇上面的雕刻已經被歲月磨去很多細節,但在19世紀探險家發現此地以來,有很多研究跟圖像紀錄被留下來,所以可以知道上面的日子(鱷魚身上的鱗片圖像就是馬雅銘文)、故事、與獻祭的國王是誰。
19世紀英國探險家Alfred Maudslay拍攝的Zoomorph B照片:
下圖是馬雅學家教你怎麼看這石頭上面的美洲豹/蛇/鱷魚:
下面是我在網路找到的英文詳細說明版(不知為何,現在現場只有很簡單的西班牙文與英文名稱標示,沒有詳細說明版了):
上面提到Afred Maudslay,將Quirigua帶到世人眼前的第一人非推19世紀英國的探險家與考古學家Afred Maudslay莫屬;他出自富有的工程公司企業家庭,家境富有,他自己則是劍橋大學自然科學主修,他唸到了美國探險家史帝芬斯(John Lloyd Stephens)的猶加敦半島探險,在1881年來到美洲尋找馬雅遺跡。他的路線是走水路沿貝里斯沿岸,進入Rio Dulce (我們這次也有坐船遊覽Rio Dulce與Izabal湖;之後分享),上岸到達Quirigua。
Afred Maudslay到Quirigua的路線圖:
Alfred Maudslay一開始就被Quirigua驚人的石碑、石祭壇的石雕驚豔。雖然他不知道上面圖案的意思,但直覺告訴他這些應該是類似埃及的象形文字。1883年他第二次來到Quirigua,帶了萬全的準備–他帶了用火棉膠濕版攝影法(Collodion process)需要的化學藥劑與玻璃底片,對古蹟作長時間曝光的拍攝;拍出即使現代都無法比擬的高解析照片!此外,他還從巴黎雇用專門作石膏套模的技師對Quirigua石碑與石祭壇作石膏模子,把這些帶回英國,製作複件,今天這些文物都存在大英博物館內。
在Alfred Maudslay為Quirigua留下紀錄140多年後,大英博物館與其他有收藏Alfred Maudslay照片的博物館把這些Quirigua的資料數位化,盡量在網路公開。馬雅學者在實際考察景點後,發現現在Quirigua的石雕比140多年前磨損許多,所以解讀文字與圖像多以Alfred Maudslay的資料作為參考,我就下載一些分享:
下圖是Afred Maudslay當年的石碑D的正面照相(左)、跟2024年的照相黑白處理對照(右),可見當年石雕狀況好很多;
下圖是石碑D的側面照片,這面以精緻的全人圖像文字著名;我現場拍的都遠不如當年的照片有細節...
最後,分享Quirigua的說明書摘要主要石碑的部分;之後我會慢慢分享石碑照片:
~~跟Amy行萬里路,深度優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