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貼文介紹了從16-19世紀統一印度大半部的蒙兀兒王朝的族譜與歷史,並介紹了蒙兀兒第二位國王胡馬雍流亡波斯與波斯薩法葉國王Tahmasp的互動,與波斯細密畫對蒙兀兒王朝的影響。這篇就來分享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胡馬雍陵寢(1993年World Heritage Site)的照片〜
*因有其他網站盜貼版主文章沒有標明出處,所以請認明正版Amy的部落格:https://amylinr.pixnet.net/blog
前篇我們說過胡馬雍在西元1540年從德里流亡到波斯,並得到波斯軍事襄助在1545年征服並控制喀布爾(在今天阿富汗),然後最後在1555年才打敗叛變的政權重回德里。可是重新回到印度的胡馬雍卻在幾個月後,為了晚禱不慎從皇家圖書館的樓梯上跌下來摔死,死時才47歲。那年,繼承他成為國王的阿克巴(Akbar)大帝才14歲;當時印度戰亂頻仍,為了不讓少年國王被輕視,胡馬雍麾下的大將Bairam為阿克巴攝政。
胡馬雍的陵寢是由他的第一個妻子Bega Begum所建。Bega Begum出身自波斯呼羅珊(Khorasan,伊朗東北地區)。按照波斯的傳統,她主導跟選任來自波斯的建築師興建胡馬雍陵寢。陵寢從1565年開始興建,到1572年完成,是印度次大陸上第一個融合波斯–伊斯蘭–印度建築風格的大型花園陵寢,也是後來蒙兀兒王朝在印度更多其他建築的原型,包括著名的泰姬瑪哈陵的花園格局都是照著胡馬雍陵寢來設計。
正面全景:
胡馬雍陵寢側面全景:
胡馬雍陵寢既然說是融合波斯花園,最有名的是花園整個格局是遵循古波斯的花園(英文的天堂就是來自波斯花園之名paradise)–所謂的四重格)Charbagh)格局。意思就是以陵寢為中心的花園被四格小花園包圍,另外胡馬雍陵寢的花園每一小格又被切割為八小小格;位於中心的陵寢則是位在八角型的大型建築物上又有像五個花瓣分布一樣的圓頂。整個設計簡潔對稱又具美感!
胡馬雍陵寢平面圖(維基百科下載):
這麼對稱的花園陵寢要從空照看更美麗〜
胡馬雍陵寢空照圖(網路下載):
我們說泰姬瑪哈陵格局也是仿胡馬雍陵寢,可以從泰姬瑪哈的空照(照片網路下載)看一下,泰姬瑪哈的四重格花園是以水池為中心:
胡馬雍的陵寢花了七年興建;但英屬印度時期不很重視該地,1947年印巴分治後這裡一度是穆斯林的難民營,後來建築就殘破失修;印度政府或曾嘗試修復但都沒有好好付諸實行。直到2007年Aga Khan基金會主導,才正式開始為期六年的修復工作。不僅整合來自烏茲別克(蒙兀兒的祖先帖木兒的起源地)與印度傳統工匠,也查考所有考古與文物照古法修復,這個修復過程國家地理頻道有約一小時完整的紀錄,大概網路上還可以找到影片看修復過程。
Aga Khan修復工程時照片(Aga Khan官網下載):
修復前後一景對照(網路下載):
版主這裡分享的照片是2019年所拍,所以都是修復後的照片〜
大門進入:
P.S. 為何大門上有類似大衛之星的符號請參見版主前文: 所羅門王的印記與波斯細密畫裡石頭的人臉
側面一景:
取下重新擦亮的圓頂金柱上有胡馬雍的皇家簽名圖案:
紅色砂岩與大理石都重新清潔過:
掉落藍色磁磚的小圓頂也重新整理(剛好照相時上面停了一隻黑鳶):
這裡看到不少猛禽在花園上方盤桓:
室內非常簡潔:
室內(伊斯蘭陵寢地面上都只是紀念碑,實際墓地是在地面下方):
但有不單純的圓頂天花板與窗花:
類似波斯傳統建築Iwan的部分圖案也很簡潔:
戶外是綠地與花園,跟波斯看到的如費爾多西、Saadi、Hafez等詩人陵寢花園感覺類似,不像墓地而是舒服的花園:
陵寢花園一角還有曾統治德里的Sur王朝(與胡馬雍對抗的王朝)的大臣陵墓,陵墓造型比較屬於傳統伊斯蘭-印度式,可以與胡馬雍陵寢的混合波斯與印度風格作為對照:
這個陵寢的圓頂其實也很漂亮:
室內(伊斯蘭陵寢地面上都只是紀念碑,實際墓地是在地面下方):
這篇把印度與泰姬瑪哈齊名的古蹟複習一下,希望疫情過後,還可以再去印度這個豐富的文明古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