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二篇我們介紹了南高加索的種族衝突與跟亞美尼亞相關的爭議地區Nagorno–Karabakh(亞美尼亞人稱呼這裡Artsakh),這篇繼續介紹這裡參觀的景點,與這個共和國的首都Stepanakert。

再貼一次亞美尼亞與Nagorno–Karabakh的地理位置(地圖網路下載):

InkedMap-of-the-South-Caucasus-with-disputed-areas-of-unresolved-conflicts_LI.jpg

儘管聯合國及國際都以Nagorno–Karabakh稱呼該地,上文我提到因為這裡在古代亞美尼亞時期的名字是Artsakh,所以亞美尼亞人也稱呼這裡是Artsakh共和國。外國人來此要過海關(不過跟去北塞浦路斯一樣,護照上沒有任何記號也不會蓋章),亞美尼亞人來這就像進出國內一樣不需要簽證或護照。

進出Nagorno–Karabakh都從同一個海關:

DSC04507R.jpg

整個Nagorno–Karabakh現在只有十幾萬人口,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戰爭前曾有70-80萬人,但是戰爭後原屬亞塞拜然裔的人都跑光了,所以現在只留下亞美尼亞裔居民。 (20世紀初期俄羅斯革命後,這一地區陷入混亂,發生亞塞拜然人屠殺亞美尼亞人事件,許多亞美尼亞人被殺。被害人數從千人到萬人無法統計、女性被強暴、城市的民宅被燒毀;因此在1990年代當亞美尼亞軍隊控制這裡後,恐懼被亞美尼亞種族屠殺的亞塞拜然人就跑回亞塞拜然了!)

1920年經歷亞塞拜然屠殺亞美尼亞人的城市Shusha在1990年後被亞美尼亞軍隊奪回,市區最大的建築是Artsakh亞美尼亞主教堂Ghazanchetsots Cathedral:

DSC04600R.jpg

上面這個教堂在1920年代亞塞拜然人對亞美尼亞人大屠殺時被毀;蘇聯時期因為無神主張所以被棄用,1990年代亞塞拜然對亞美尼亞戰爭時期被亞塞拜然軍隊拿來堆放軍火,直到亞美尼亞控制這裡後才重新修建。

1920大屠殺後教堂與半個城市都成廢墟(維基百科下載):

Ruins_of_the_Armenian_part_of_the_city_of_Shusha_after_the_March_1920_pogrom_by_Azerbaijani_armed_units._In_the_center_-_church_of_the_Holy_Savior.jpg

1990年代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戰爭時期的教堂廢墟(維基百科下載):

1024px-Ghazanchetsots_1992_Shushi_museum.jpg

現在看教堂修得很新,完全看不出戰爭的痕跡:

DSC04613R.jpg

DSC04616R.jpg

在教堂附近有一個清真寺的遺跡,原來是信仰什葉派的亞塞拜然居民使用的,1990年代的Nagorno–Karabakh戰爭後就荒廢了:

DSC04629R.jpg

Nagorno–Karabakh戰爭後,亞塞拜然人都跑光(估計有超過50萬的亞塞拜然人流離失所);亞美尼亞人把他們留下的車子上的車牌裝飾在牆上,所以還可以看到整排整排的亞塞拜然車牌(車牌上是俄文,現在Nagorno–Karabakh的車牌都改用英文了):

DSC04826R.jpg

看到這些,覺得有點像在北塞浦路斯的鬼城看到的廢墟的感覺〜種族仇恨常常是被野心家挑動的,可是受害的人一輩子忘不了,於是不同種族變成了原罪,大家相殺,是非對錯後來說也說不清…

P.S.關於北塞浦路斯的鬼城介紹,請參見北塞浦路斯遊記:地中海古文明之旅(13): 內戰悲歌〜塞浦路斯法馬古斯塔(Famagusta)海岸的鬼城Varosha

現在Artsakh亞美尼亞人的象徵是一個暱稱為"爺爺奶奶"的大型紀念碑,正式的名字是"We Are Our Mountains"(我們是我們的山):

DSC04652R.jpg

這個紀念碑其實建於1967年蘇聯時期,由亞美尼亞裔的雕刻家Sargis Baghdasaryan設計。兩位年長的人物象徵住在Nagorno–Karabakh地區的山民(這裡的山民還蠻長壽的,常是百歲人瑞,所以亞美尼亞人暱稱他們是"爺爺奶奶")。但是當時渴望脫離亞塞拜然管理的亞美尼亞人,也把這一高一矮的山民解釋為亞美尼亞民族象徵的亞拉拉山的兩個山頭:

DSC04666R.jpg

從亞美尼亞往土耳其邊界遠眺亞拉拉山頭就是左邊矮右邊高:

DSC08196R.jpg

P.S.從土耳其看亞拉拉山請參見版主東部土耳其系列遊記文章: 探索土耳其東部之旅(9)—亞拉拉山跟山腳下的多古貝雅其(Mt. Ararats, & Dogubeyazit)(上)

Artsakh共和國總統府上方的國徽上面也有"爺爺奶奶":

DSC04888R.jpg

在這裡用餐喝的葡萄酒也是"爺爺奶奶"牌:

DSC04661R.jpg

Nagorno–Karabakh戰爭後亞美尼亞控制的這個Artsakh共和國把"爺爺奶奶"雕塑作為國家象徵;但是在聯合國認定裡,Nagorno–Karabakh是屬於被亞美尼亞佔領的亞塞拜然土地;所以當Artsakh共和國把這個圖像拿到國際場合時,亞塞拜然就抗議,雙方因此引起非常多的爭議。

但為何亞美尼亞沒有併吞一心想回歸故土的Nagorno–Karabakh地區呢? 其實是政治問題〜

旅遊Nagorno–Karabakh當日適逢亞美尼亞國慶日,在該地使用臉書,連臉書封面頁都以亞美尼亞國旗慶祝;但是亞美尼亞就是不敢公開跟Nagorno–Karabakh合併:

72480952_2749350345109801_8845449596667691008_n.jpg

Artsakh共和國的國旗只比亞美尼亞國旗多了右邊的鋸齒(象徵與母親亞美尼亞分開):

800px-Flag_of_Artsakh.svg.png

主要原因是亞美尼亞還是希望能得到大多歐美國家的同意才敢併吞Nagorno–Karabakh!但是歐美國家應該也還是很為難,如果承認亞美尼亞併吞Nagorno–Karabakh的正當性,那之後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又為何要受到譴責? (現代的克里米亞其實俄羅斯人比烏克蘭人居多.)

因為亞美尼亞不敢大辣辣的併吞Nagorno–Karabakh,所以這裡只好先宣布獨立於亞塞拜然,於是才有這個以古代亞美尼亞省分命名的"Artsakh共和國"。共和國的首都是Stepanakert,這個小小的首都人口只有五萬多人,我們參觀了首都的主要大街與廣場〜

國會大廈:

DSC04890R.jpg

總統府:

DSC04911R.jpg

國會與國會辦公室旁的噴水池與造景:

DSC04909R.jpg

國家銀行:

DSC04894R.jpg

這位不記得是亞美尼亞的哪位民族英雄了?

DSC04917R.jpg

廣場小小,一下就逛完。旁邊有著導遊說的"全Artsakh共和國最好吃的霜淇淋",霜淇淋很不錯吃,但更可愛的是賣霜淇淋的姊妹花、既能幹又會做生意,於是乎全團都跟她買了霜淇淋吃!

DSC04921R.jpg

1990年代Nagorno–Karabakh戰爭爆發時,賣霜淇淋的小姊妹都還沒出生吧;我誠心願人們不要再為了屬於哪一個種族或不同種族而戰!但是走過世界好多國家看到好多歷史難解的紛爭,我的這個願望看來也是奢望…

〜〜跟Amy行萬里路,深度優質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慧 amyli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