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的國立美術館據說收藏品的豐富性與重要性在世界美術館中排的上前五名,美術館空間寬敞,逛起來很舒服。不過不管排第幾名,旅行團一般也不會有時間看完全館,所以我這篇姑且挑一些我喜歡的作品簡單介紹一下〜
美術館外觀
美術館內咖啡中庭氣派壯觀~
國立美術館收有哈布斯堡許多的藝術與精工裝飾藏品,另外一般人來參觀的主要是以繪畫為主,這裡收藏有許多名家之作,像是拉斐爾的草地上的聖母、多幅提香的作品、卡洛瓦喬的作品、魯本斯的作品、維拉茲奎斯的小公主、維米爾的作品、老布魯哲爾的作品…等等。
拉斐爾的《草地上的聖母》
卡洛瓦喬的《聖母瑪麗亞的玫瑰經》
卡洛瓦喬的《大衛與歌利亞》
關於維也納國立美術館的收藏,去年在台灣上映的一部奧地利電影《美術館時光》(Museum Hours)有深入的介紹,尤其是對館內的老布魯哲爾的作品還有十數分鐘的導覽與討論,是我很喜歡的電影,所以我有兩篇電影心得,對老布魯哲爾的作品、與埃及館藏的部分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
《美術館時光(Museum Hours)電影心得: 孤獨卻不疏離(上)》(http://amylinr.pixnet.net/blog/post/53033396) 與
《美術館時光(Museum Hours)電影心得:自立卻不寂寞(下)》(http://amylinr.pixnet.net/blog/post/53033532)
老布魯哲爾的巴別塔(出自聖經創世紀)應該是繪畫中最有名的巴別塔作品了,即便我前文已經貼過這幅畫,現場看細部還是很令人開心:
另外喜歡古文明的我,還是很驚嘆此處埃及廳的色彩豔麗,跟在開羅考古博物館看展覽的感覺大不同喔(以前開羅考古博物館沒有冷氣設備很熱的~):
這裡許多的藏品都是16世紀的神聖羅馬皇帝魯道夫二世(Rudolf II 1552 – 1612) 所收藏的,比如說在電影心得內我有貼的Giuseppe Arcimboldo的用自然組成的人頭畫作,畫家就為皇帝畫了一幅象徵皇帝是羅馬四季之神的Vertumnus,據說皇帝看了非常喜歡:
(Giuseppe Arcimboldo的Vertumnus)(網路下載)
除了四季外《四個元素》我們在這裡也看到Giuseppe Arcimboldo的《花朵》:
還有Giuseppe Arcimboldo著名《四個元素》中的兩幅:
Giuseppe Arcimboldo的《火》
Giuseppe Arcimboldo的《水》
《四個元素》中的另外兩幅《空氣》與《土》屬於私人收藏,不在這裡。
國立美術館的杜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作品應該也算收藏的不少,美術館介紹說因為皇帝魯道夫二世也很喜歡杜勒的作品,所以收藏很多〜
美術館內關於杜勒有一個特別的看板介紹:
杜勒是文藝復興北方畫派最傑出畫家,他也是版畫的開創者;我們對他或許不像對其他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畫家熟悉,但是收藏在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內一幅杜勒的自畫像相信對去過普拉多美術館的人來說會覺得蠻面熟的:
事實上我們在維也納逛街就看到杜勒的影子,街上可以看到綠色的兔子、與紅色的兔子:
紅兔子(網路下載)
這兔子是位於霍夫堡內的阿爾伯帝娜宮美術館為了宣傳她們的收藏品–魯道夫二世所收藏的杜勒的作品《野兔》(The Hare)而做的引人注意的街頭裝置藝術:
《野兔》:1502年水彩畫野兔在當時是很難得的寫實水彩作品(網路下載)
杜勒也許很喜歡兔子,在他的《亞當與夏娃》銅版畫中,夏娃腳邊也有一隻毛茸茸背對著畫面的兔子:
(網路下載)
在國立美術館內最重要的杜勒的畫是《讚美聖三一》(The Adoration of the Trinity)。 這幅大型的繪畫是杜勒故鄉紐倫堡的商人馬赫斯˙蘭道爾的委託,為十二兄弟會教堂所畫,屬於教堂內的聖壇畫。
《讚美聖三一》畫作繁複但細節仔細,顏色明亮。 如同主題,畫景是以聖奧古斯汀所著的最後的審判後世界的樣貌來陳訴,畫作以中間上方十字架上的耶穌為中心,耶穌上方是天父,天父的上方還有一隻鴿子象徵聖靈, (鴿子在現場的畫裡被畫框擋住了看不到),這就是聖三一(Holy Trinity)。
從網路下載的《讚美聖三一》,畫色不如現場看到的亮麗,但可以看見聖靈鴿子所在:
畫面上方都是聖者。面對耶穌的左邊是一群以聖母為首殉道的婦女:最左邊手持金杯的是聖芭芭拉,手上拿著轉輪的是聖凱薩琳,手提花籃的是聖桃樂絲,聖桃樂絲的右邊抱著小羊的是聖艾格妮絲;這幾位都是西元3-4世紀時期被羅馬朝廷迫害殉道的未婚聖女。
面對畫面耶穌右邊都是聖人,以摩西為首(右上方手持十戒石板者),摩西下面是穿著綠色披肩與駱駝毛的施洗約翰,約翰的右邊是帶著金色皇冠,手持豎琴的大衛王。
耶穌下方的眾人就是世人了。以畫面左邊穿金色袍子的教皇最醒目,再來是教皇左邊穿紅袍的紅衣主教,以及其他教士、修女等等。 在教皇的右邊另一位身穿金色服裝披著毛皮風衣的是金主馬赫斯˙蘭道爾,畫面在他左邊的是托缽僧人,右邊是紅衣大主教,再右邊上半身專著金色盔甲的是金主的女婿Wilhelm Haller。
最後畫面右下角一個小人就是杜勒自己,他站在一個說明上面繪畫主題與創作時間的看板邊。
杜勒也以刻板畫,包括銅板與木板畫有名,他可以說是版畫的創始者,也影響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的畫家開始創作版畫。在他的版畫裡有一幅很有名的作品《憂鬱》(Melencolia I,1514),裡面有非常多的細節,充滿了許多象徵,成為歷代學者探討的主題。
(網路下載)
我摘錄彰化師大美術系副教授吳介祥老師解讀這畫的象徵是:
「作品表達了中世紀的觀念,認為塵世的智慧是有限的,不足以理解天上的事…〜…在憂鬱中,彗星象徵厄運、蝙蝠象徵好運、梯子象徵地與天之間關係,也代表肉體和精神之間的距離、輪子象徵命運之輪、狗象徵勇氣和忠誠、天使象徵天地之間或上帝與人世的連結、丘比特象徵天上的知識、秤象徵個人與命運的搖擺和平衡、沙漏象徵人世有限的時間、鐘代表聲響,象徵上帝的給予時間的權職,十六格窗代表兩個八 ,象徵個人的轉變和重生、圓球代表天,多角形代表地,彩虹代表天地之間的路、羅盤代表創造、鍋子則代表靈感起源或再生(Chevalier等, 1996),天使腳前的木工工具應是代表人所能獲得的僅止於工藝技法。」
除了《憂鬱》外,杜勒的《書房內的聖耶利米》(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是另一幅與憂鬱齊名的版畫,我也很喜歡這幅畫。畫中聖者耶利米的眼光視覺線投射到窗台上的骷髏頭,強調出聖耶利米覺得時光短暫的催促;畫的前方的獅子則是象徵聖耶利米拯救獅子的傳奇故事,窗台邊陽光照射進來的光線細節繁複令人讚嘆。
(網路下載)
聖耶利米的書房實際在約旦河西岸伯利恆的聖凱薩琳教堂,關於聖耶利米生平與聖凱薩琳教堂部分的介紹,可以參見我之前的約旦以色列遊記:《以色列、約旦之旅(十二): 伯利恆的聖誕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 Bethlehem)大廳、馬賽克地板、聖凱薩琳教堂、與西岸》(http://amylinr.pixnet.net/blog/post/57248337)。
~~跟Amy行萬里路, 深度優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