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上一篇介紹宏都拉斯最有名的馬雅文明遺跡Copan的建築,這篇是接續上前兩篇已經介紹的D號石柱、第16號神殿、跟祭壇Q之後,分享第26號神殿、與神殿上面的銘文階梯。這個階梯,跟前面這幾個遺跡一樣,都是讓Copan獨特於其他馬雅遺跡,特別出名的原因!
*因有其他網站盜貼版主文章沒有標明出處,所以請認明正版Amy的部落格:https://amylinr.pixnet.net/blog
下面照片是Copan的銘文階梯,與所屬的第26號神殿:
這個第26號神殿位置在下面地圖我圈綠色的位置(圈紅色的是上篇介紹的第16號神殿):
下面國家地理雜誌的立體Copan圖裡,我圈綠色的就是第26號神殿與銘文階梯:
第12位統治者的墓
銘文階梯跟第26號神殿是一起的,這個神殿埋有Copan的YKYM朝代(參見前一篇文章介紹:2025中美洲之旅(5)〜宏都拉斯最著名的馬雅遺跡Copan的8層金字塔、祭壇Q、與建國者Kʼinich Yax Kʼukʼ Mo)第12位統治者。第26號神殿跟第16號神殿一樣,裡面也是有著一層一層的老神殿。下圖是學者的剖面圖,我們可以看到第26號神殿至少也有五層舊結構被層層包覆;我圈紅色的位置就是第12位統治者K'ahk Uti' Witz’K'awiil(統治期間西元628-695年)的墓:
學者對這個第26號神殿裡面埋的是第12位統治者沒有疑問。因為這個神殿跟銘文階梯,都是由第13位統治者Waxaklajuun Ubaah K'awiil(統治期間西元695-738年)所建。他在興建前任的墓時,也把來龍去脈紀錄在銘文階梯上面。在墓裡面也有很多文字、祭物、陶器、與香爐,都記載這是第12位統治者的墓穴。
馬雅學者在銘文階梯上發現紀錄神殿內是第12位統治者的部分文字(哈佛大學演講截圖):
墓穴出土的香爐共有12個,造型跟前篇分享過的祭壇Q上面的前12位統治者形像相似,就是代表KYKM的前12位統治者。以之前統治者的長相做香爐,埋在墓穴裡,意思是當獻祭點香時,就是呼喚祖先的呼吸...
銘文階梯
因為銘文階梯以上面的石頭寫了滿滿的文字得名,所以馬雅學者可以根據上面記載的年代、文字、王朝的統治者姓名,一一推出Copan KYKM王朝的世系圖,所以學者花費了很多時間來研究這個階梯,與階梯上的文字;但是,一切不是現在看到的這麼簡單...
現在看到的銘文階梯是重新放上去的,上方並用棚子阻擋日曬雨淋:
學者考古Copan的歷史很早--早在19世紀末就開始,特別是由哈佛大學的Peabody Museum負責實地考古與分析。1894/95—1900年,哈佛大學派了剛畢業不久的George Byron Gordon 去Copan考古,他的重心是銘文階梯。但是,當時看到的銘文階梯石頭散落四處,而那時又沒有人知道這些上面的銘文是圖案還是文字...
George Byron Gordon與其後的學者的做法,是把可能屬於某一段階梯的石頭放回去,但是把無法歸去處的放在旁邊或階梯底部,一一標號做紀錄,並留下照片記錄圖像;下圖是George Byron Gordon留下的每塊石頭的紀錄:
時光荏苒,後續的考古學者發現放置旁邊或階梯底部的石頭,因為沒有被好好歸回階梯上,更容易被風吹雨打磨損,甚至長青苔!尤有甚者,早期的考古團隊為了清理石頭上的青苔,還用強力水柱清洗石頭,讓石頭上的雕刻因水沖刷、更加速被磨光...
下圖是哈佛學者比對從1895年有拍照紀錄以來,到2006年,石階石頭被風雨磨損的情況;可見一百多年石頭上的雕刻掉落的很厲害:
下面照片是我現場拍的,仔細看只有一些石頭上的雕刻還可以辨識出來;若不知這是銘文階梯,會以為很多階梯上的石頭上根本沒有雕刻:
由於學者認為不歸回階梯的石頭被風雨損壞的更快,所以決定把石頭排回階梯去。但是因為看不懂馬雅文字,誰知道原來的順序是啥?所以,就盡量排,像拼拼圖一樣,有可以把邊框剛好接上的排一起,沒線索的就隨意排...
下圖是哈佛學者的對照圖,左邊是階梯現在的排法、中間是原來還在位置上的銘文石頭分布位置、右圖是散落歸回去階梯的石頭:
但是這是在1980-1990年代馬雅學者破解馬雅文之前的重新拼圖,這樣的拼圖排法顯然在破解了大部分馬雅文後看起來很無厘頭;因為亂拼圖的結果就是讓學者唸不懂到底每一排說的是啥...
1990年代哈佛的研究團隊與破解馬雅文的學者David Stuart合作,他們不僅調出一百年前的攝影紀錄要看清每顆階梯石頭上原來的圖案,也試著用電腦重組階梯上石頭的順序;
在3D列印技術出現後,哈佛團隊與加拿大的3D掃描團隊合作,花費長時間把每一顆石頭掃描紀錄,並用3D列印出比原來尺寸1/10的大小,開始了實際上的3D拼圖。下面是哈佛團隊用3D列印拼圖的模型:
這個費盡心血重新排列的銘文階梯的模型,跟我們在現場看到的順序當然是不一樣的。現場的排列是沒有解讀馬雅文字前的排列;3D排列的是解讀了馬雅文字後的排列。雖然還是有空缺處,但已經讓馬雅學者可以解讀出Copan王朝前12位統治者的血脈與功績了!
下圖是學者的第26號神殿與銘文階梯重建示意圖:
從重建圖我們可以看到神殿最上方有稱為crestería (中文譯為雉堞,或垛牆)的部分,階梯上每隔12級也有著重要統治者的雕像,共有六位。因為不能爬上金字塔,我們只能從下方看,可以看到的樣貌如下:
我們從下面看最清楚的是下面這位(最靠近地面的雕像);這位雕像應該就是神殿墓穴主人第12位統治者;我們可以看到他穿著華麗的服飾,臉部從像是大地之神的嘴中出來:
這個雕像可以跟100年前哈佛大學的考古負責人George Byron Gordon跟雕像合拍的照片比對一下:
另外下面的照片是100年前宏都拉斯官方代表跟銘文階梯上的某位統治者的雕像合影:
今天銘文階梯上的六位統治者雕像,沒有一位像上面照片內那尊狀況那麼好了。
M號石碑
銘文階梯的前方,是被列為M號的石碑,他是後來增建階梯的第15位統治者K'ahk' Yipyaj Chan K'awiil (統治期間西元749-761年)的雕像;立碑的年代是西元756年:
M號石碑背面:
學者從銘文階梯上的獻祭文字與獻祭年代,跟M石碑上的文字解讀,認為在第15位統治者時期,又將金字塔修建,並且加建延長一部分階梯;所以才會再立新雕像。
在M號石碑的前方,是祭壇,是學者稱為大地山神的Zoomorph (參見Quirigua的Zoomorph大石雕介紹:2025中美洲之旅(4)〜瓜地馬拉Quirigua(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的Zoomorph P大石雕),側面是像烏龜身:
兩頭是兩個老人的頭,學者認為是撐起馬雅天空的神祇N的臉:
最後,銘文階梯的兩側有著類似扶手的側邊,學者推測這也是第15位統治者加上去的。這側邊有一點Teotihuacan的大眼鏡風格 (參見前篇文章解釋;下面照片局部放大):
學者認為在第13位統治者被曾經是藩屬的Quirigua統治者活抓砍頭後,Copan失去了控制往加勒比海的貿易路線,政治、經濟都失去了信心;但第13位統治者的繼位者第14任統治者並沒有留下任何石碑或文字雕刻,所以可能他是位弱勢的統治者。直到第15位統治者才勵精圖治,試圖喚起KYKM王朝跟西方的強權Teotihuacan的關聯,才又強調與Teotihuacan的圖像連結,這點 在之後第16任統治者所立的祭壇Q上面,也看得出來 (參見前文:2025中美洲之旅(5)〜宏都拉斯最著名的馬雅遺跡Copan的8層金字塔、祭壇Q、與建國者Kʼinich Yax Kʼukʼ Mo)。
~~跟Amy行萬里路,深度優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