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匹亞有80多個少數民族,其中在南部的地區有許多別具特色的少數民族,也是一般觀光旅行幾乎都會造訪的部落。我會分三篇來簡單分享這次旅行在這區的照片。
前一篇文章簡單介紹了衣索匹亞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二戰後衣索匹亞恢復王權統治,但這皇權在西元1974年被共產黨領導的政權推翻。這個共黨政權一直掌權,直到1992年被推翻。之後的政府由各政黨組成聯邦政府,並且因為衣索匹亞有太多的不同民族,所以聯邦政府將原來的行政區域改以不同民族來分區,我們參觀的少數民族區域是屬於下面地圖上的"南部民族與人民區"(Southern Nations, Nationalities, and Peoples' Region,簡稱為SNNP)〜
衣索匹亞行政分區是根據民族成分來分(網路下載):
從首都阿迪斯阿巴巴(Addis Ababa)過來這一區域沿途都是爛牛路〜 說是爛牛路,因為雖然是馬路,但是下雨過後就坑坑疤疤,而且經過沿途都是很原始的村莊,因此一路都是趕牛放羊的當地居民,所以才說是名符其實的爛牛路。
雖然是馬路,但是下雨過後就坑坑疤疤:
木架的橋:
沿途都是很原始的村莊,因此一路都是趕牛放羊的當地居民:
旅行社特別安排四輪傳動車行駛這幾天的行程;不然用巴士的話,車程恐怕沒加倍、也要多花50%以上時間在路上:
我們沿路會參觀一些村莊。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因為一直都有西方觀光客來訪,所以雖然是過著原始生活型態,但是對於善用觀光資源可不含糊〜意思是只要觀光客一舉起相機,對不起,請先付費才能拍照喔!
在阿巴明切地區(Arba Minch)的原住民:
這樣一村人都來給你擺姿勢拍照,請一一都要給錢:
這裡的村莊用草編織圓形的住屋,人畜共居:
編工非常讚的屋頂:
版主覺得付費拍照沒有問題,這就是當地的旅遊生態。我們所支付的費用其實換成台幣都是很少的錢。只是說實話,當地村民們相當"敬業",只要收了錢就很正經的擺姿勢給你拍,所以就會拍到我覺得相當無聊的畫面〜
這是屋主特意擺姿勢的照片:
我其實很想拍的是女主人頭上的髮編;但是不是付費一次就算了,是若換不同團員、或請對方擺不同姿勢、或移動到不同位置等拍照都要跟你收錢,所以很煩人,就乾脆偷拍。但偷拍若被發現,偷拍對象原來親切和藹的面容就會變成魔鬼一般的可憎(然後追著你要錢),這樣就很難好好對焦〜
其實很容易分辨是偷拍還是對象收費擺拍,下面這張是正式擺拍之前的照片,很可愛吧?
在阿巴明切再往南部些,是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倥索(Konso)地區:
這裡以在艱困的地景開拓梯田,與沿著山坡興建的草編木架房屋與具防禦性圍牆的村落為特色。
遠眺倥索村落:
幾乎整個區域都用岩石砌邊坡開闢為梯田:
近觀傳統住屋形式:
這些住屋有的是下方用石塊與木頭架高,將牲畜圈在旁邊:
內部則是床與煮飯空間等都在一處:
談好付照相費後,附近村莊的小孩又都乖乖的站好給你拍:
可是表情好嚴肅:
但是因為有些團員努力跟小孩玩自拍遊戲,此時偷拍這些孩子的笑容才真正看到有趣的面部表情:
連原來完全不願被拍照的阿嬤也被拍的清清楚楚(阿嬤正斜眼看自拍照):
下面是將相機拉到附近另一戶人家的小孩在草叢裡玩耍的自然鏡頭:
雖然對焦不好,但是不是擺拍的孩子們面容多麼可愛啊〜
其實當地原住民生活真的非常原始與辛苦,沒水、沒電、沒鞋,衣服也都是破舊的。團員們除了付費拍照外,有些還分給孩子們糖果、餅乾、甚至原子筆等;看到他們蜂湧而上搶成一團也不知該感慨還是心疼! 因此我個人認為拍照付費也沒啥不好,只是付費的目的不是拍到想拍的畫面,而是減輕當地人的防衛心,希望順便可以拍到漏網的當地人真實的鏡頭吧?
最後,盤旋在山谷間的是尋找獵物的黃嘴鳶,一併分享一下:
下篇我會繼續介紹南部地區的少數部落,包括最有名的盤唇族,請繼續閱讀喔!
~~跟Amy行萬里路, 深度優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