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二篇介紹了印度保留最古老、藝術價值也最高的桑奇佛塔大塔的兩個佛陀本生(前世)的雕刻,這篇繼續來分享在東面大門第二根橫樑的另一個【六牙白象】的雕刻,跟在西門支柱立柱上的小方塊的【大猴王本生】的故事〜

東大門的【六牙白象】

這個雕刻位於東面大門的背面,版主用桃紅色圈起來的就是【六牙白象】的故事:

DSC02711R_LI (3).jpg

在東面的【六牙白象】比北面的雕刻更有敘事感,圖像上面共有四隻六牙白象(圈橘色圈圈),用以分割故事的進展,幾乎就是四格連環圖畫的意思。

DSC02711R_LI.jpg

版主複習一下上篇說過的【六牙白象】故事內容〜

有一隻有六個象牙的大白象有個妾,這個妾嫉妒大白象寵愛正室,心裡有很深的怨懟。有天、大白象送了一隻蓮花給正室的夫人,白象的小妾氣憤在心,竟然氣結而死!

白象小妾死後轉世為人,也算聰明能幹,竟變成統治當地國王的愛妾。受寵的小妾想要報復前世的大白象丈夫,就跟國王說森林裡有隻六牙白象,如果得不到那象牙她會憂鬱而死,請國王派人去殺死白象取象牙。國王詢問大臣,果然民間傳說遠方的森林裡有隻大白象,但是不知詳細地點;小妾乃指示方向,請國王派獵師去獵象。國王派出獵師,找到了六牙白象統治的森林,正在埋伏要獵殺白象的當而,六牙白象知道了這個緣由,為了度化眾生跟那隻轉世為人的白象妾,乃犧牲自己去撞樹幹而死,讓獵師可以把它的象牙拔掉取回給國王的小妾。

北門的六牙白象沒有這樣的敘事內容,但東門的就有了〜

下面這部分是大白象(圈紅色圈圈處)跟妻、妾、隨從;與大白象平身的是它的正室,被擠在邊邊上面(圈紫色圈)的是大白象的小妾,象徵它心胸狹小不得人愛。雕刻最下方是蓮花跟蓮葉,為之後的故事鋪陳背景:

DSC02775R1_LI.jpg

為何上面部分有兩隻大白象、二隻正室、跟二隻小妾呢?因為上面是二個連續的事件:最左的是場景介紹,白象的上方有執傘蓋與拂塵的隨從,表示大白象的國王身分;右邊說的是大白象摘了一隻蓮花送給正室的妻子,所以可以看到兩隻白象互碰鼻子表示親密;而上方的小妾因為生氣忌妒沒得到蓮花,所以轉頭往相反方向離開!

下面這個部分還是兩個連環場景,所以有兩隻六牙白象:

DSC02775R3_LI.jpg

最左邊是一株印度常見的榕樹,榕樹的氣根明顯可見;這裡是以榕樹象徵小妾已經死後轉世的森林場景〜大白象依然是象群的國王,所以它的上方有傘蓋與拂塵;最右邊則是已經轉世的小妾要求人間的國王派獵師殺大白象取象牙,因此可以看到拉開弓躲在樹林等待殺白象的獵人(圈紫色圈圈的那位)。而被獵人對準的白象(圈橘色圈)的僕從象鼻提了一個壺子,因為在印度教裡將水瓶的水灑在佈施對象的手上象徵佈施的完成,所以這個壺子表示大白象將會自己撞樹死去,以把象牙布施給獵人帶回給國王。

桑奇的【六牙白象】雕刻到此結束,但是佛經(【六度集經】)的故事繼續說了:"(獵)師以牙還,王賭象牙心即慟怖;夫人以牙著手中 …雷電霹靂椎之,吐血死,入地獄!",說的是惡人惡報、國王心臟病發、小妾被雷劈也吐血死了!

【大猴王本生】雕刻〜

在桑奇佛塔的西門支柱立柱上的小方塊雕刻有個佛陀前世的大猴王本生故事,細節與內容生動〜

大猴王本生的故事在中國的版本(【六度集經】)跟在印度巴利文的原文內容似乎不大相同,所以在桑奇佛塔的大猴王本生故事比較複雜。大意是說喜馬拉雅山上有一率數萬眾獼猴的猴王,它們在一棵巨大的芒果樹上摘食芒果;熟透的芒果掉到樹下方的溪流內,順流而下流到國王沐浴處的網子裡。國王撿起芒果吃,覺得美味無比,希望得到更多芒果;因此帶侍衛與弓箭手往上溯溪游找芒果樹。當國王看到猴群在樹上,就叫弓箭手射殺猴群。大猴王為了救猴群,以自身拉著樹枝橫跨過溪流,讓猴群可以踏它身體過河。猴王捨己、最後因為疲勞過度掉到國王的網子裡。

桑奇的【大猴王本生】雕刻:

DSC02660R_LI.jpg

桑奇佛塔的這個雕刻以一灣有河中生物的的河流切割畫面左右--右邊是安全的森林,版主圈粉紅圈的是已經安全踏過大猴王到對岸的小猴群們;河的左邊是大芒果樹跟想搶芒果的國王跟侍衛,版主圈紅圈的是拉弓要射殺猴王的國王的弓箭手。圈藍圈的是已經被國王的網子(藍圈右邊、弓箭手上方、有兩人拉開網子)抓住的猴王坐在地上向國王開釋。按中文佛經的說法,國王見猴王捨身為眾,不禁感嘆說:"蟲獸之長,殺身濟眾,有古賢之宏仁。吾為人君,豈能知乎,為之揮涕!"

桑奇的本生故事都在有限的空間內塞滿敘事的細節,有著濃縮連環畫的味道。相對的,以本生故事很有名的佛教古蹟還有新疆的克孜爾洞穴壁畫(西元3-8世紀),此處則是只取一個場景表達整個故事(所以觀者應該要是已經對故事內容了然的人),版主從網路也下載同樣的故事分享比較:

克孜爾【六牙白象】:

六牙白象2R.jpg

克孜爾【大猴王本生】:

克孜爾猴王本生.jpg

〜〜跟Amy行萬里路,深度優質喔〜〜

arrow
arrow

    幸慧 amyli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