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版主介紹了亞美尼亞斯凡湖修道院,這篇要介紹的是我最喜歡的,在山岩鑿出精雕細刻的基哈修道院(Geghard Monastery);這裡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列的世界文化遺產(UNESCO listed World Heritage Site)。

基哈修道院全景(維基百科下載):

Monasterio_de_Geghard,_Armenia,_2016-10-02,_DD_63.jpg

基哈修道院最有名的雕刻一景:

DSC09161.JPG

跟斯凡修道院一樣,基哈修道院最早據說也是在西元4世紀將基督教傳入亞美尼亞的"啟蒙者格利高利"(Gregory the Illuminator)親自所建。不過這個最早的教堂在西元9世紀在阿拉伯入侵時被毀,後來又由來自喬治亞的Zakaryans家族重新建造,陸續在13世紀完成了好幾個小教堂與主教堂,成為今天的樣貌。

整體來說,整個基哈修道院區四周是防禦性的城牆與修院空間,中央是教堂區,共可以分為五個主要的教堂與墓穴區。版主從亞美尼亞網(http://www.armenica.org/)下載平面圖分享(圈紅圈的部分就是五個主要的教堂區域,其中標為2跟3同屬主教堂):

Inked1_LI.jpg

最早在啟蒙者格利高利時期,這個教堂被稱為Ayrivank修道院,意思是"洞穴修道院"〜因為在這裡的洞穴發現一汩源源不絕的泉水,因此開鑿修道院。這個泉水的位置就在上面平面圖標示6的地方,時至今日我們依然還可以看到這汩泉水:

DSC09123R.jpg

聽說、傳說,西元13世紀修建基哈修道院時發現了一支矛,說是西元一世紀第一次將基督教帶到亞美尼亞的使徒猶大(Jude the Apostle,亞美尼亞稱呼他"Judas Thaddaeus",不是出賣耶穌的猶大)帶來的。這支矛聽說、傳說、說就是新約聖經福音書裡記載得羅馬士兵用來刺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斷氣了沒的那支矛,因此這個修道院被改名叫做基哈修道院(Geghard-avank),意思是"聖矛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the Spear")。

附帶說明:好多地方都宣稱收有刺耶穌基督的那支矛(稱為Holy Lance ),之後有機會再詳述。不過據說當年在基哈修道院發現的那支矛,現在是被收在亞美尼亞使徒教堂的主座教堂艾奇米亞津(Mother See of Holy Etchmiadzin)的寶物室(後面會介紹)。我先分享一下這支矛的照片(鑒於這支矛用來刺耶穌基督的脇下似乎太大,版主對於它的真實性持保留看法〜):

DSC01041R.jpg

下面就分區介紹基哈修道院;先再貼一次修道院的全景圖〜我們可以看到修院的正中央那座有尖頂的就是主要教堂區(平面圖的2&3位置),而平面圖上的其他教堂與墓穴(標示4-10區域)則是鑿山壁而建:

GEGHARD-MONASTERY-M.jpg

我從亞美尼亞的官網下載這個鑿山而建的立面圖如下:

geghard-c-section.jpg

簡單介紹了教堂的地理與結構,下面分享內部照片。首先先分享的是前面提到的小墓室教堂(The Zhamatun),這個教堂是當時統治亞美尼亞這個地區的Zakaryans家族的墓地(平面圖標示7的位置):

DSC09093R.jpg

照片上的雙獅是Zakaryans家徽,老鷹叼著綿羊是Orbelians家族的家徽;二個家族是從喬治亞來的家族,互相合作,在12-14世紀統治亞美尼亞不同區域。

可以看到除了家徽外,牆上雕著亞美尼亞式的十字架,非常精緻:

DSC09163R.jpg

下面照片是與小墓室相連的第二岩穴教堂的祭壇(平面圖標示8的位置):

DSC09106R.jpg

整個只靠上方的小天頂採光:

DSC09103R.jpg

祭壇旁的十字架也是雕刻的完美無比:

DSC09171R.jpg

第一岩穴教堂要從主教堂前廳(平面位置標示3)走過去(平面圖標示4的位置),下面是祭壇上方的半圓頂雕刻:

DSC09125R.jpg

祭壇對面的小龕石雕也細緻的不得了:

DSC09134R.jpg

平面圖標示10的位置是大墓室(Upper Zhamatun),主要也是統治家族的墓地。要走出主教堂上梯階從山壁的入口進入:

DSC09065R.jpg

這裡是比較開闊的天頂採光與四支大柱支撐的空間:

DSC09081R.jpg

最後是主教堂的部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前廳(亞美尼亞文稱為Gavit;平面圖標示3的位置)開天頂,並以伊斯蘭式的Muqarnas(或稱為"石灰岩石筍式")裝飾:

DSC09085R.jpg

前廳空間比主教堂正廳大,是人們禱告許願的地方:

DSC09136R.jpg

DSC09185R.jpg

DSC09197R.jpg

從前廳往東進去的是主教堂正廳(平面圖標示2的位置),因為是外建的建築,就沒有其他鑿山洞的部分那麼令人驚艷了:

DSC09147R.jpg

我們走出教堂時,剛好一組新人要進來舉行儀式;

DSC09206R.jpg

最後基哈修道院的建築受到伊斯蘭與波斯建築風格的影響不少,最主要的是前面分享的天頂採光開洞周邊雕刻的Muqarnas雕刻,這點在立面剖圖也可以看到(圈紅圈的部分分別是主教堂前廳與第一岩石教堂的上方):

Inkedgeghard-c-section_LI.jpg

這兩個圈紅圈的地方就是主教堂的天頂:

DSC09154R.jpg

與第一岩石教堂的天頂部分:

DSC09128R.jpg

DSC09196R.jpg

另外第一岩石教堂的祭壇上方半圓型屋頂也很伊斯蘭風:

DSC09127R.jpg

教堂外觀:

DSC09217R.jpg

教堂外部的雕刻,也有著類似波斯的獅咬牛(參見波斯波利斯遺跡)的雕刻:

DSC09216R.jpg

與門簷精緻的類似波斯伊斯蘭的細花雕刻:

DSC09212R.jpg

關於亞美尼亞與波斯的關係其實還蠻密切的,這就待之後有機會再詳述了。

〜〜跟Amy行萬里路,深度優質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慧 amyli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