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篇陸續介紹了衣索匹亞第二古都拉利貝拉最有名的十字造型的聖喬治教堂跟北區教堂群,這一篇繼續介紹東區教堂群。

東區教堂群是我在地圖上用紅筆圈起來的範圍共四座,從地圖上看這幾座教堂也是鑿山而建,並且有挖地下通道互相連接。

Inkedmap_lalibela-spj_LI2.jpg

我們參觀的第一間東區教堂是最南面的"加百列-拉菲爾天使教堂"(Bet Gabriel-Rufael),要先經過人工排水道:

DSC08283R.jpg

這座教堂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位置是先鑿成類似護城河道,在護城河之內的山壁上再開鑿教堂:

DSC08290R.jpg

要通過一個像是進城門的橋越過護城河才能進入教堂:

DSC08293R.jpg

我們從教堂這面向外看-就是通過下面照片上的岩石通道,與走過橫跨約3層樓高護城溝的石橋才能進到教堂裡:

DSC08339R.jpg

整座建築,包括通道與橋都是鑿岩石而出。

從橋的通道看教堂的立面上開的窗,這樣的造型都是沿襲阿克孫的建築風格:

DSC08295R.jpg

衣索匹亞第一古都阿克孫的建築特色介紹請參見前文:衣索匹亞等四國之旅(9): 拉利貝拉(Lalibela,UNESCO heritage site)最有名的聖喬治石頭教堂(Bet Giyorgis,Church of Saint George)

進入教堂後,內部空間不小,一樣分為左、中、右三個教堂廳,但是因為是在比較高的基座上鑿開,所以高度不像前面的"聖十字教堂"或"我們的救主教堂"是從山頭向下挖的內部那樣挑高〜

教堂內部,布幕後方是至聖所:

DSC08315R.jpg

左右教堂廳都是很簡單的布置:

DSC08336R.jpg

斑駁的木門上還殘留著細緻的繪畫:

DSC08333R.jpg

教堂裡的祭司手上拿的是阿克孫式的十字架:

DSC08323R.jpg

關於衣索匹亞十字架的介紹,請參見前文:衣索匹亞等四國之旅(3):衣索匹亞古代歷史、四個古都、與衣索匹亞正教介紹

這座教堂建築本身非常不同於拉利貝拉其他教堂,學者認為這裡曾經作為皇宮,所以防禦工事才特別嚴密。另外教堂內部的空間開闊,並且還鑿了不同的小空間,前往教堂的石橋前面還有一段通道要經過類似警衛室的小空間,都顯示這裡最早應該是皇家的宮殿。

我順便說一下,世界各地的教堂取名或出自聖經人物、或紀念聖經某個內容、或為了紀念某位聖人等,這座教堂的名字"加百列"與"拉斐爾"都是大天使的名字,其中加百列就是跟聖母瑪利亞宣布她懷了耶穌基督的那位天使,至於拉斐爾在舊約聖經中並沒有記載,而是在天主教的次經【以諾記】裡與米迦勒(大天使長)、加百列,等並列為四位最大的天使。

出了"加百列-拉斐爾教堂",我們走一段地面上通道,旁邊這座在修復的是"Bet Lehem"(House of Holy Bread)(聖餐教堂),因為在修復中,沒有入內參觀:

DSC08348R.jpg

之後我們要先走岩石階梯向下走:

DSC08353R.jpg

再穿過一條長又暗的岩石通道,這是所謂的"天堂路"(Path to Heaven),這是因為新約聖經裡耶穌基督說往天堂的路是窄的、難走的,所以這通道就是要讓朝聖者帶著虔誠的心通過〜

DSC08355R.jpg

DSC08360R.jpg

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第7章13-14節

這樣在岩石內通道走了一會兒,終於出到地面上來了:

DSC08361R.jpg

從地面出來還要繞過幾間岩石鑿的小空間:

DSC08365R.jpg

DSC08370R.jpg

出來才看到這個"以馬內利教堂"(Bet Amanuel House of Emmanuel):

DSC08381R.jpg

我在網路上找到一個東區教堂群的地形圖示,下圖我用紅筆畫的路線就是我們從"加百利-拉斐爾教堂"到"以馬內利教堂"的路線,但是大都是在地面下的通道〜

InkedlalibelaGEastern1_LI.jpg

(地圖上黑色的路線其實是教堂區的人工壕溝,虛線的破折線是地下通道,有時地下通道也要經過壕溝;另外北面一圈圈白色部分是突出的山頭。)

"以馬內利教堂"也是四面都鑿空山壁獨立而出的教堂,是拉利貝拉11座鑿山岩石教堂裡立面跟內部石工最漂亮的教堂。從地面上看"以馬內利教堂"的立面石作非常細緻,也可以看出我之前介紹的阿克孫式的建築特色,包括窗戶的造型與猴子頭的石突:

DSC08382R.jpg

教堂內部類似前一篇介紹的"我們的救主教堂"一樣是挑高的空間,分為左、中、右三個教堂廳,下面主廳簾幕後方就是至聖所:

DSC08387R.jpg

"以馬內利教堂"的內部石作比"我們的救主教堂"還細緻、還漂亮。下面照片顯示除了仿阿克孫式石頭+木頭樑柱的拱廊與柱頭,還可以看到廊柱之上都有二層的雕刻花樣:

DSC08390R.jpg

DSC08398R.jpg

另一面的牆面與天花板一樣不含糊:

DSC08399R.jpg

至聖所上方天花板的四面顯示阿克孫式的猴子頭建築特色:

DSC08392R.jpg

下面是戶外的施洗池:

DSC08406R.jpg

我們繞著"以馬內利教堂"看一下外觀,立面的石作非常細緻,但是火山岩雕刻的教堂經過800、900年的風吹雨打,岩石也是斑斑駁駁,出現很多小孔;也無怪乎UNESCO要把它們上方加上大型遮雨棚保護了:

DSC08415R.jpg

我在網路找到一個早期"以馬內利教堂"上方沒遮雨棚的俯照圖,這個形式與"我們的救主教堂"相當類似:

image066.jpg

"以馬內利教堂"是所有拉利貝拉教堂裡石作最美的,又有地下通道通往可能是皇宮的"加百列-拉斐爾教堂",所以學者認為這個教堂可能是皇家專屬的教堂。

從"以馬內利教堂"出來,我們沿著排水壕溝前往"Libanos修士教堂"(Bet Abba Libanos),這是紀念西元6世紀的衣索匹亞修士Libanos而建,拉利貝拉國王的妻子就葬在這裡。

DSC08421R.jpg

從"以馬內利教堂"沿著下面地圖上的綠線前往"Libanos修士教堂":

InkedInkedlalibelaGEastern1_LI.jpg

要穿過這個狹窄的通道才是"Libanos修士教堂"的入口:

DSC08422R.jpg

"Libanos修士教堂"外觀:

DSC08428R.jpg

這座教堂雖然也是鑿空四面山壁岩石而建,但是教堂上方仍然緊黏著山壁,我們參觀從右邊的空間繞教堂後方周圍一圈。"Libanos修士教堂"空間是下面照片的左邊(參觀時間已過,所以不能入內),右邊是一圈給信徒聽彌撒的空間:

DSC08436R.jpg

教堂因為上方仍然連著山壁,所以後方的迴廊成為室內,有點類似天主教教堂的ambulatory空間的意思;天主教教堂的ambulatory是在主殿的後方一圈(我圈紅圈的位置)(照片網路下載):

Inkedlecture-x-gothic-architecture-6-638_LI.jpg

下面照片裡布幕後方才是教堂主空間:

DSC08444R.jpg

我們繞教堂後方一圈,從左邊的布簾出來,這裡也有衣索匹亞正教作儀式時用的皮鼓(我之後再介紹衣索匹亞祭司打的傘,與儀式時用的皮鼓的涵義。):

DSC08440R.jpg

我們出來教堂外面,這是從下方向上看的樣子:

DSC08459R.jpg

走出教堂空間,站在山坡上看就可以看出教堂鑿山壁而出的樣子了:

DSC07749R.jpg

我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好好參觀拉利貝拉的鑿岩石教堂,雖然各個有類似處,卻又各有其特色,真是非常豐富的一天!晚餐到市中心外附近的山上用餐,順便照了拉利貝拉的美麗夕陽〜

DSC08505R.jpg

DSC08508R.jpg

~~跟Amy行萬里路,深度優質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慧 amyli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