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介紹了我們這個豪華團的行程安排以四個大城市為主,分別是蒲甘(Bagan)、曼德勒(Mandalay)、茵萊湖區(Inle Lake)、與仰光(Yangon)。主要是如果第一次到緬甸旅遊,以大點為主,這四處航班便捷,又各具重要性與特色,並且可以對緬甸歷史有概略性的瞭解。不過在介紹景點前,喜歡古文明的我當然還是要來先簡單介紹一下緬甸歷史,這樣看景點才不會霧裡看花〜

緬甸主要城市地圖(網路下載)

緬甸地圖  

緬甸歷史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從中國雲南地區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驃族以城市國家的方式存在於西元2-9世紀,主要的活動範圍包括了今天緬甸的中部,與北部大多數地區。

驃國的重要城市地圖(維基百科下載):

Pyu_Realm   

與驃族存在的同時,西元7-8世紀,屬於緬甸中南部的孟族(Mon)來到錫唐河流域;孟族所建立的王朝大約斷斷續續從西元9世紀持續到西元18世紀,後來是被緬人所建立的貢榜王朝(Konbaung dynasty,1752-1885A.D.)所滅。今天緬甸的行政區有14個邦,其中的孟邦就是孟族的所在地(網路下載):

緬甸地圖2  

而第一個統一大緬甸區的王朝是出現在西元8-9世紀,由所謂的緬族(Burmans)興起。緬族的國王趁著驃國的許多城市被當時來自中國雲南的南詔國入侵攪擾力量薄弱時,將驃國城市佔領,建立了統一的蒲甘王朝(Pagan Kingdom,849-1297A.D.)。

蒲甘王朝地圖(維基百科下載):

Pagan_Empire_--_Sithu_II   

至於成立蒲甘王朝的緬族,根據學者研究,應當也是來自今天中國雲南地區。他們與驃族、或南詔血統接近,並且在建立王朝之後也以接收驃族的歷史與文化來解釋自己的由來;我們在蒲甘的導遊就說今天的緬人就是驃人的後裔。不過統一了大半緬甸的蒲甘王朝也將轄下的各民族融合,因此文化上也深受孟族的影響。

蒲甘王朝的首都就是今天緬甸的蒲甘地區(Bagan)。王朝歷史上最有名的是西元11世紀統一大緬甸的阿奴律沙國王(Anawrahta 1014-1077A.D.),緬甸人也相信他是將上部座佛教引進緬甸的國王,並且也是創造緬甸文字的國王,是蒲甘王朝最偉大的國王。

仰光國家博物館外的阿奴律沙國王雕像(維基百科下載):

Anawrahta_at_National_museum   

在蒲甘王朝3-4百多年的統治時期,歷代國王與貴冑紛紛興建更高、更大、更美麗的佛塔以表揚自己的功德與虔誠,所以極盛時期蒲甘地區有超過4000多座佛塔(包括窣堵波stupa與佛寺temple),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瑞西貢大金寺佛塔(Shwezigon Pagoda)就是由阿奴律沙國王所下令興建的。

位於伊洛瓦底江河畔的瑞西貢大金寺佛塔(Shwezigon Pagoda),緬文的意思就是"位在沙洲上的金塔":

DSC07409R   

上面簡單介紹了緬甸、與蒲甘的歷史,因此我們才知道何以蒲甘是緬甸最重要的古城,與號稱是「千塔之城」。但是也許大家也知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只把蒲甘王朝之前的三個驃國古城〜Halin、Beikthano、Sri Ksetra〜認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因為這些古城之後都被荒廢,所以挖出來的遺跡雖殘破,卻是原汁原味。而蒲甘卻是一直有人居住,蒲甘的佛塔群則持續的被信徒們修復,所以反而被認為缺乏歷史完整性!

附帶說明,雖然緬甸人認為是蒲甘王朝的阿奴律沙國王引進了上部座佛教(小乘佛教),其實驃國受印度與西藏的影響很深,所以也早已信奉佛教,因此古城出土許多佛塔與文物,甚至古城Beikthano的意思就是"濕婆神",而古城Sri Ksetra的意思則示梵語的"聖地"的意思。

另外,因為蒲甘歷代都有虔誠的信徒修復或興建佛塔,所以導遊特別介紹在蒲甘我們反而可以看到緬甸佛塔1000多年來建築風格的演進變化〜從最早的西元2世紀的半圓形佛塔風格、一直到西元17-18世紀的鐘型本體大金塔風格。

蒲甘(Bagan)導遊手繪介紹緬甸佛塔的造型歷史演變,由上面一排左邊慢慢變到下排的鐘形造型:

下圖上排半圓形式的或半圓直筒式的都是屬於西元2-9世紀的造型:

DSCN8239R   

鐘形的佛塔加上三或五階的基座,就是今天緬甸最常看到的佛塔特色約定型於西元11-12世紀到了西元14-15世紀後又會在基座的四個角落上再加上小佛塔:

DSCN8240R   

我們說蒲甘王朝應源於西元8-9世紀,所以此處的早於西元9世紀的佛塔其實是源自驃國統治時期的造型,這裡就跟驃國的幾個UNESCO遺跡有關了! 

我特別從網路下載2007年國際佛教大會的關於緬甸(蒲甘Bagan)佛塔的歷史演變的簡報說明之(簡報名稱:Evolution of The Stupas in Myanmar (U Win Maung)〜從簡報資料裡可以看到蒲甘的佛塔早期受驃族佛塔風格的影響、 晚期受孟族佛塔風格影響;而驃族的佛塔建築又受印度、與斯里蘭卡佛塔建築風格的影響: 

蒲甘佛塔造型1  

上述簡報中介紹緬甸最早的半圓形佛塔源於西元前3世紀印度有名的孔雀王朝時期的安得拉風格(Andhra)佛塔,這種造型最有名的是阿育王所建的桑吉佛塔(Sanchi Stupa),類似造型在緬甸出現則是在驃國古城Beikthano的大佛塔(遺跡):

桑吉佛塔樣貌(網路下載):

Sanchi-Stupa-Elevation                                                                   

Beikthano佛塔基座(網路下載):

Beikthano-archaeological-site   

至於類似高半圓柱形的佛塔則源於印度的笈多王朝(Gupta西元4-6世紀)佛塔--以納蘭陀佛塔為代表--的影響;另也受到斯里蘭卡Anuradhapura王朝的佛塔風格影響。

印度納蘭陀佛塔遺跡(西元4-5世紀)(網路下載):

Nalanda-Mahavira-4   

斯里蘭卡Anuradhapura王朝的Jetavanaramaya佛塔(西元3世紀)(維基百科下載):

Jetavaranama-Dagoba-Stupa_Anuradhapura_sri-lanka   

斯里蘭卡最老的佛塔Thuparamaya(西元前3世紀)(網路下載):

dagoba-of-thuparama  

驃國古城Sri Ksetra(位置接近今天的卑繆市Pyay)佛塔遺跡:

Payagyi-pagoda   

再之後的燈泡形的佛塔是來自驃國古城Sri Ksetra的佛像雕刻旁所刻的小佛塔形狀:

Inked2006AF3668_LI  

據信是蒲甘最古老的佛塔Bupaya Pagoda是燈泡狀(由傳說中2世紀的國王所興建),與上圖類似

DSCN8430R   

最後,蒲甘更受緬甸本土孟族(Mon)影響為佛塔加上多層基座,在12世紀終發展成特有的緬甸鐘式+基座造型。下面是總結蒲甘佛寺的時代與風格演變簡報(網路下載2007年曼谷國際佛教會議簡報):

slide_26RR   

這篇介紹了緬甸佛國的簡史,與佛寺風格的演進;後續依據這些歷史,我再慢慢介紹我們在蒲甘看到的幾個重要的佛寺的背景與特色。

〜〜跟Amy行萬里路,深度優質喔〜〜

arrow
arrow

    幸慧 amyli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