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從世界最長的吉爾吉斯的史詩Epic of Manas開始說,想到要順便介紹世界各古文明地區的史詩~~上一篇介紹了我心目中的前五名世界史詩,這篇繼續介紹第六到第十名的史詩,請繼續閱讀〜

(6)【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

四大古文明之一的印度最偉大的史詩就是【摩訶婆羅多】,這本史詩的源起可能追溯到距今2800多年前,但是大約在距今2400年左右就有了紙本內容。整個故事約有10萬個對句,共超過20個萬句子,被喻為是印度、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史詩之一。(西方學者認為可以與基督教【聖經】、希臘【荷馬史詩】、伊斯蘭教【可蘭經】相比。) 

「摩訶婆羅多」意思是「偉大的婆羅多王後裔」,「摩訶(Mahā)」是偉大的意思,講述的據說是創立印度王國的婆羅多王後裔的故事。故事主要講俱盧(Kuru)家族的兩兄弟—持國(Kaurava)和般度(Pandava)的後代,為爭奪王位進行戰爭,最終導致發生俱盧之野的大戰(Kurukshetra War)。 

史詩故事以黑天(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保護神濕奴的化身)死亡,王朝覆滅,般度家族的兄弟升入天堂為結尾。意味著印度歷史上第四階段黑鐵時代(Kali Yuga)的開始,這時人們失去尊貴的價值觀,喪失了道德、勇敢和公正的行為。在【摩訶婆羅多】中,許多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為了自己的價值觀和屬於惡人那邊的持國家族戰鬥在一起,例如毗濕摩,他發誓一直保護國王難敵(持國之子~本史詩裡的大反派),儘管他知道般度家族最終會獲得勝利。

我知道我寫的很含糊,實在是因為這故事太複雜了;有興趣多知道一些內容可是又不想看書的朋友,可以看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先生的一篇摘要文章:

http://cloudgate.e-lib.nctu.edu.tw/da/001chr-ar001-199003140001.pdf

因為除了故事的講述,史詩【摩訶婆羅多】提到許多神祇,並且有神祇與主角人物內心掙扎的對話,是印度哲學和宗教重要的啟示。其中第六章中的《薄伽梵歌》已經成為印度教的經典,雖然是史詩的一部分,也被視為奧義書之一。 

說的很簡單,聽得很模糊;總之,【摩訶婆羅多】裡的主角家族是般度家族,這家族有五兄弟,最厲害的是阿周那(Arjuna)。在《薄伽梵歌》中,化作馬車夫的神祇黑天向阿周那解釋他的責任是做為一個戰士和王子,用例子和類比,闡述了不同的瑜伽(yuga)及吠檀多(Vedanta,意為"吠陀的終極")哲學。 

順便說一下,印度教認為世界有四個時期,稱為瑜珈(Yugas)。這四個瑜珈是: Satya Yuga(人被神直接管轄,稱為誠實的時代);Treta Yuga(三位毗濕奴化身的時代);Dvapara Yuga (前面有二個時期的時代);最後就是黑鐵時代(Kali Yuga),此時神祇黑天回到天上,人類道德淪喪。黑鐵時代(Kali Yuga)從西元前3100年開始直到現在,我們一直都活在這個沉淪的世代。

【摩訶婆羅多】衍伸的文學與藝術創作相當多,因為是印度教經典,在印度的寺廟,或甚至印度曾統治的東南亞地區,都可以見到。我貼個南部印度很有名的被列為聯合國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的《瑪哈巴里普蘭建築群》(Group of Monuments at Mahabalipuram)裡的一幅大型壁畫,這就是【摩訶婆羅多】的場景之一:

DSC02447R   

同樣在這建築群之一有所謂的《五戰車廟》,五戰車指的就是【摩訶婆羅多】故事裡般度家族的五兄弟,一間廟代表一位兄弟,我貼幾張景區照片分享:

DSC02356R   

DSC02383R  

另外柬埔寨的著名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小吳哥窟的壁畫有個《翻攪乳海》故事也出自【摩訶婆羅多】(網路下載):

The-Churning-of-the-Sea-of-Milk-in-bas-relief-at-Angkor-Wat   

(7)羅摩衍那Ramayana

說了【摩訶婆羅多】就不能不說印度另一部史詩【羅摩衍那】,這兩部史詩被認為是印度最重要的史詩。 【羅摩衍那】大約是距今2300年前成書的,共分為七章,有24,000對對句。 

大致上說【羅摩衍那】內容比【摩訶婆羅多】簡單許多,但也還是挺複雜的。故事是講述拘薩羅國王子羅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與羅摩跟魔王羅波那(Ravana)的戰爭。

羅摩就是我前面說在印度教的四個瑜珈(Yugas)時期的第二個瑜珈Treta Yuga(三位毗濕奴化身的時代)裡毗濕奴(保護神)的化身之一,所謂的Treta Yuga時期是從西元前120多萬年到西元前80多萬年,所以按照吠陀體系推算,羅摩和羅剎魔王羅波那(Ravana)之間的戰爭發生在公元前878,142年;因為印度傳統的曆書都是根據這種推算編制的,但是年代實在太誇張,與考古可考證據與歷史不符,所以這些年代並不為現代歷史學家所接受。 

【羅摩衍那】裡毗濕奴化身的羅摩殺死魔王羅波那,確立了人間的宗教和道德標準,天神曾經說只要山海還存在,人們就仍然需要閱讀【羅摩衍那】。

【羅摩衍那】裡有提到當羅摩與魔王大戰時,猴神哈奴曼(Hanuman)曾率眾猴來相助,所以在印度或印度曾統治過的東南亞地區若看到眾猴大戰的場景,就是描寫【羅摩衍那】史詩的故事。

被聯合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印度愛羅拉石窟凱拉薩神廟的羅摩衍那雕刻壁畫:

羅摩衍那   

吳哥窟的猴王大戰壁畫(網路下載):

14460639655_d15155d018_c   

(8)列王書(Shahnameh)

Shahnameh意思是"列王之書",是西元10世紀波斯著名的詩人費爾多西所著,有5萬句對句,是敘述波斯歷代國王故事的史詩。 

儘管這書是在西元10世紀才被寫出,她的內容是根據更早的文學作品,書的內容交代世界的創造、文明的起源、波斯的歷代國王(很多位是傳說中的人物)等等… 史詩最後以波斯被伊斯蘭阿拉伯人滅亡結束。因為這本史詩從安息王國之後所描述的人物都與歷史相符合,所以史學家與考古學家會用這本書的內容來對照研究在安息之前沒有清楚紀錄的歷史或人物。

伊朗有一個叫做Simorgh Orcestral的交響樂團有將【列王書】編為交響樂與詩歌來表演,我找到一個影片有摘錄一部份演出,非常好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聽聽看,這一段約25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U9YYpRgrI&index=1&list=RDdBU9YYpRgrI 

此外波斯許多細密畫畫的是【列王書】的故事,下面這幅是波斯偉大的英雄Rostam為死去兒子哀悼的畫面(網路下載):

800px-RostamMournsSohrab  

【列王書】裡還提到一位被繼母陷害的波斯王子Siyâvash的故事,因為繼母想要色誘他不成,轉向他父親誣告王子意圖強暴繼母,國王大怒想殺王子,所以王子只好離開家鄉逃往敵人—一位邪惡國王叫做Afrasiab—的領地(這一段跟【聖經】裡約瑟被埃及主人波提乏的妻子色誘不成反被誣告的故事也有類似之處,故事內容參見【舊約聖經】《創世紀》第39章)。 Siyâvash在Afrasiab國王的領地他用智慧娶了國王的女兒,並且用一張牛皮大小的範圍蓋了一座城堡,這城堡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烏茲別克布哈拉城堡的由來!

布哈拉城堡(最早見於西元9世紀歷史已有記載):

DSC04397R   

布哈拉城堡的由來這個故事很有趣,一則這裡那位邪惡國王叫做Afrasiab,而烏茲別克的另一個古城撒馬爾罕的古城就叫做Afrasiab〜

撒馬爾罕的古城Afrasiab相對現在城市位置圖(網路下載):

Samarkand  

另一個有趣之處是王子Siyâvash用一張牛皮大小範圍蓋了一個城堡,方法是用刀把牛皮割細條卻不割斷,然後拉開始牛皮覆蓋最大範圍。這個方法其實在歷史上最早出現就是在我上一篇提到的羅馬史詩【埃涅阿斯記】裡迦太基女王狄多就是用這方法從北非部落國王那裏騙到第一塊迦太基土地的〜(迦太基人應該是從今天黎巴嫩地區來的腓尼基人的殖民地。) 所以說歷史真的相當有趣啊! 

¥ 關於【列王書】與作者費爾多西介紹,請參見伊朗遊記:  伊朗(十二):費爾多西的陵寢(Tomb of Ferdowsi)與波斯史詩【列王記】(Shahnameh)

(9)【貝奧武夫】(Beowulf)

這是現存英國古英文所寫最老的史詩,時間是約西元750年左右的英雄敘事長詩,長度有3182行。故事的舞台位於北歐的斯堪地納維亞半島,詩中所描寫的故事發生在西元5世紀晚期,當時住在今天德國北方的撒克遜人已經開始向斯堪地納維亞半島與英格蘭遷移並定居(就是後來英國人被稱為盎格魯-薩克遜的由來)。在定居之前,盎格魯-撒克遜人在斯堪地納維亞半島上是外來者,此時他們與原來家鄉的日耳曼族人仍保持緊密的關係。史詩中描述的事件有真實的人物,但也參雜了古老的北方神話。

史詩以簡短的古丹麥家譜作為開始〜當時丹麥國王荷羅斯加(Hrothgar)建了一個大殿,並舉行了盛大的慶典慶祝大殿落成。這盛大的宴會引起了怪獸哥倫多(Grendel)的注意,它決定對丹麥進行夜襲佔領大殿。哥倫多進攻古丹麥的消息傳到了另外一個部族—耶阿特(Geat,瑞典南方的斯堪地納維亞地區),這裡有位偉大的領主貝奧武夫(Beowulf)決定去幫助古丹麥人抵禦怪獸〜然後開啟了貝奧武夫大戰怪獸,跟他後來統治丹麥期間大戰各方怪獸的故事。 

語言學家兼奇幻文學作家J·R·R·托爾金曾說他撰寫《魔戒》小說系列時,從【貝奧武夫】獲得許多靈感,例如與貝奧武夫交戰的龍,跟《哈比人歷險記》裡的惡龍十分相似。事實上托爾金曾在1920年將古英文的貝奧武夫翻譯為現代英文版本並且在牛津大學開了研究【貝奧武夫】的講座。

2007年好萊塢有部根據這史詩故事拍成的電影—《貝武夫:北海的詛咒》(BEOWULF),電影裡英國影星雷溫斯頓(Ray Winstone)飾演「貝奧武夫」,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飾演「荷羅斯加國王」,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飾「怪物哥倫多的母親」。我從網路找到一個電影海報(網路下載):

beowulf_2007_958_poster   

(10)【尼伯龍根之歌】(Nibelungenlied)

說了英文著作的史詩【貝奧武夫】,就得說說德語的史詩【尼伯龍根之歌】(Nibelungenlied)。這是中世紀中古高地德語敘事詩,全詩共39歌,9516行,每4行一詩節,講述的是古代勃艮第人(Burgundians,位於今天德國東部與波蘭交界的東日耳曼人部落)國王的故事。【尼伯龍根之歌】大約創作於1190-1200年,內容融合了很多非基督教的故事題材和源自5世紀當地的口頭英雄傳說。 

【尼伯龍根之歌】故事講的是勃艮第公主克里姆希爾特(Kriemhild)與大力士屠龍英雄齊格菲(Siegfried)成婚,而勃艮地國王—克里姆希爾特的哥哥—為了娶冰島女王請求齊格飛幫忙的故事。故事中齊格菲被殺,勃艮地公主為了替夫復仇遠嫁匈奴國王埃策爾(Etzel),最後使匈奴與勃艮地兩國發生大戰。血戰一發不可收拾,終至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全勃艮第人無一生還;而克里姆希爾特本人也死在這場殺戮的血泊之中。

不是所有屠龍的都是聖喬治,這是齊格飛屠龍(網路下載)〜

portrait  

有人把【尼伯龍根之歌】稱為德語的【伊里亞德】(Illiad),因為它一樣追溯到日耳曼人的上古時代,把神話遺留下來的傳說與歷史人物結合起來,成為表現日耳曼民族個性的重要史詩。【尼伯龍根之歌】史詩中瀰漫的悲劇性比希臘神話還深,充滿了對命運的悲劇、對罪行不可避免的報復、對光明與黑暗無止境的交鋒的描寫…

這個故事曾被德國音樂家華格納寫成音樂劇《尼伯龍根的指環》。此外,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日耳曼人對於所謂對盟友的忠誠勝過對家人的忠誠稱為Nibelungentreue,意思是"Nibelung loyalty"(尼伯龍的忠誠),特別指的是日耳曼與奧地利的聯盟關係。 

至於故事中女主角克里姆希爾特後來再嫁的丈夫匈奴國王埃策爾則是根據西元5世紀入侵歐洲的匈奴人Attila的原型描寫。這位匈奴人是史上第一位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The Scourge of God )的遊牧民族,第二位才是後來的蒙古成吉思汗。

匈奴王Attila據說有著被拉長的頭骨,在中亞的博物館裡我們會見到這樣的頭骨遺骸,這是中世紀遊牧民族屬於貴族才有的象徵,所以歐洲人後來畫Attila都把他畫的頭很長,或者五官扭曲(因為為了把頭骨拉長產生的扭曲)。我在網路找到一個在義大利的城牆挖出Attila的肖像分享一下:

撒馬爾罕的古城Afrasiab博物館裡可以看到出土的遊牧民族貴族遺骸有拉長的頭骨:

DSC05276R  

Brogi,_Carlo_(1850-1925)_-_n._8227_-_Certosa_di_Pavia_-_Medaglione_sullo_zoccolo_della_facciata   

最後,整理了這些各國史詩,我想到為何中國沒有史詩呢? 網路搜尋了一下,中國還真沒有史詩故事傳唱交代漢民族的來龍去脈(關於伏羲與女媧的說法大多出自"史書",不是史詩)。網路上勉強有些大中國國族者把我一開始提到的西藏史詩格薩爾王傳跟吉爾吉斯的Manas史詩都當中國史詩,但,這也有點包山包海包太大了〜

~~跟Amy行萬里路,深度優質喔~~

arrow
arrow

    幸慧 amylin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